7月1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2018國際貨幣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上多位專家對于人民幣國際化、自由貿易等問題進行探討。
其中,對于貨幣國際化,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在論壇上指出,一國貨幣的國際化,最終取決于本國的金融市場、資本市場能否成為真正的國際化、全球化的金融市場、資本市場。
同時,向松祚表示,未來中國貿易增長的亮點或者主要著力點應該是服務貿易的增長,人民幣國際化在這個領域應該有廣闊的空間。中國的匯率整體而言是一個非常穩(wěn)定的態(tài)勢,所以對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不需過分擔心。
人民幣國際化在服務貿易領域有廣闊空間
一般而言,貨幣的國際化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作為貿易貨幣、作為金融貨幣、作為儲備貨幣。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發(fā)布的2018年度《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中,一個顯然的結論是在人民幣國際化的構成中,貿易的份額有所下降,國際金融計價的份額、儲備貨幣的份額有所上升。首先在貿易份額方面,報告數據顯示,貿易結算的份額曾在2015年創(chuàng)新高,最近兩年則有所下降,2017年全年跨境的人民幣結算業(yè)務4.36萬億元,同比減少8700億元,同比下降16%,為2012年以來最低水平。
對此,向松祚表示,這種趨勢值得高度關注,客觀而言,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最重要的支柱仍然是貿易的人民幣的計算和結算。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的份額占全部貿易的比例相較前幾年呈現較大幅度下降。向松祚指出,考慮到當今世界貿易的局勢、復雜的貿易紛爭,短期之內這種態(tài)勢可能很難得到改變。與此相似的還有服務貿易人民幣結算的份額的下降。不過鑒于目前貿易結構出現重要變化,向松祚表示,未來中國貿易增長的亮點或者主要著力點應該是服務貿易的增長,人民幣國際化在這個領域應該有廣闊的空間。
向松祚指出,人民幣目前在全球的資本市場,包括在債券市場的份額,雖然略有下降,但基本維持穩(wěn)定。未來中國機構、中國大型企業(yè)在海外發(fā)行人民幣計價的債券仍然是重要的趨勢,也是人民幣成為重要國際金融貨幣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實際上,貨幣國際化最重要的推動力量之一就是本幣計價的債券,包括股票的發(fā)行,而目前在全球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發(fā)行的規(guī)?;旧峡梢院雎圆挥?,但是債券發(fā)展非常有前景。
不過,在向松祚及課題組看來,貨幣國際化最終取決于本國的金融市場、資本市場能否成為一個真正的國際化、全球化的金融市場、資本市場。
與此同時,報告顯示,中國金融機構海外貸款規(guī)模非常小、比例很低,尤其是與國內龐大的社會融資總額、人民幣的貸款相比。向松祚稱,海外人民幣貸款占的比例還是太小,不過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國內的金融機構、商業(yè)銀行還不是一個真正的全球性的金融機構,全球性的商業(yè)銀行,而這是未來重要的發(fā)展方向。
資本賬戶的開放不會一蹴而就在上述因素之外,貨幣國際化還與匯率制度的安排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向松祚在論壇上稱,從過去一年的情形看,中國的匯率整體而言是一個非常穩(wěn)定的態(tài)勢,雖然有波動,但是完全是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雙向波動,所以對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不需過分擔心。
針對一些“人民幣匯率應該一次貶值到位甚至完全浮動的說法”,向松祚表示,這些說法從學術角度可以辯論、討論,但是并不符合中國現在經濟和金融的現實。
對于中國的資本賬戶是在進一步開放還是進一步收緊?向松祚稱,國際貨幣研究所基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世界各國成員國資本賬戶開放的一個框架作了計算,根據這個計算,中國最近幾年,特別是2017年,資本賬戶的開放實際上是在穩(wěn)步推進,特別是今年監(jiān)管層鼓勵對外開放之后,所以資本賬戶的開放是穩(wěn)步推進,不會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