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5日,我朋友接手了一家倒閉的快餐店,做快餐外送生意。
開業(yè)前,他把周圍的寫字樓、電腦市場、出租車??奎c轉了個遍,估算市場規(guī)模。跑到其他快餐店定餐,一來二去混熟了便和老板聊著聊著就進了廚房,去分析他們的菜和包裝流程。
接下來是跑原料供應商。他對人家說自己是什么連鎖經營的,然后再講價。談下來也不忙下單子,第二天他又跑到另外一家依樣畫葫蘆。談下后再跑回來,來回幾次,他就拿到最低價了。
跑完供應商,該買設備了。一個廚師一頓要燒出300~500人的菜,必須要好的設備,他看中了一套不銹鋼燃煤灶,直接在廠家進,加上運費一共1200元。
做飯方面他選擇了煤氣煲,價格在850~1000元,一鍋可以燒100個人的飯, 30分鐘就能出鍋,而且飯燒得特別香。說真的,快餐店,最重要不是菜怎么樣,而是飯!飯好吃一個是燒法,一個是原料。原料最好是東北大米,一般1.5一 斤。人家要點他的盒飯,就是因為他的飯好吃。飯好,客人只要有個下飯的菜,基本會滿意。還有一個就是保溫臺快餐車,1300元,還有冷藏設備。投資設備總 共花了10000元左右。
置辦完設備,他招了1個廚師,3個勤雜。送餐找開摩的的,4個人,中午3個小時(10:30~13:30),晚上2人一班輪班。1000元一個人,很好找。
不過在前期準備時,他也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為了節(jié)約,沒有辦理相關的證件。后來店差點被衛(wèi)生局查封了,真是慘痛的教訓。
送的快餐都要用飯盒裝上?,F在的飯盒有4種。
早些時候能看到泡沫飯盒。一盒飯,一盒菜,分開裝。這種飯盒保溫,價格也便宜,飯盒5分,菜盒1.37分左右,總的不到2毛??墒悄玫绞?,湯汁容易灑出來。電視報紙上說它不環(huán)保,朋友告訴我,這種泡沫到了65攝氏度會產生什么二惡英,所以我堅決不用。
木片餐盒是挺流行的。他發(fā)覺這里面的飯更香,大概是因為木片能夠吸取飯中水分。這種餐盒價格高,單木片就要0.3元左右,加上蓋子和里面的塑料可能成本在7毛左右。不過這類飯盒適合中西結合的快餐。我是做純中餐的,所以放棄了。
還有一種是紙封的。包裝速度慢,又不好承重,時間長了,有湯汁的菜會滲漏出來。很少有快餐店用這種。
他現在用的是CT紅黑餐盒,價格是4毛9,塑料袋0.1元/個。為什么選擇這個呢?好處蠻多的:1、好包裝,打包速度快。因為這個承重性好,我一個袋子可以裝4個快餐,還節(jié)省了袋子。2、飯菜色澤不錯,長途運輸后湯汁不容易灑。
他認為開快餐最好的時間主要是在4月或5月。
因為快餐的旺季出現在6~10月。一來天熱大家不想出門,二則天熱消費湯面的很少了。在6月前開,人員往往不熟練,效率很低。所以給自己1~2個月時間鍛煉,是很有必要的。
快餐剛開業(yè)往往生意不好。為了少虧點,在旺季快來臨時,最多虧2個月,但是這個前提在你的快餐毛利有40%左右。
還有一個原因,通常夏季的油、肉,特別是海鮮價格最低。大概是天熱不好保存吧。還有,在4月人工最好找。一旦到了6月,就開始難了。
開始送餐了,慢慢的就聽見客人抱怨:老板,你的菜太少了,每天吃來吃去就這么幾個菜,煩透了。
他一聽,顧客的要求我得滿足啊,他弄不出十幾個品種,但加幾個菜式還是沒問題。正當他喜滋滋地告訴顧客,本店推出了幾個新品種,麻煩就來了。
先是客人點餐的速度慢了,在電話里好半天決定不下來。
然后是送餐員工開始叫苦。因為人家叫了餐,餐車上沒有現成的,你又要跑一趟,時間就浪費了。品種多了,打包速度也慢下來了。
點餐慢、打包慢、送餐要來回跑,連鎖反應之下,客人拿到飯的時間就更晚了。
同時需要準備菜的品種也多了,員工的工作量自然上升,而且多品種管理上也難很多。品種多了,造成的浪費也多。
筋疲力盡地張羅了幾天后,他又回到原來的菜式上去了。他也想通了,品種多了,精的就少了。為什么肯德基快50年了,才這幾個品種?因為人家就是做到經典,而不是一味增加品種,他增加一個品種,就會減去一個。
當然,對顧客的意見他也接納了,他嚴格固定菜式。即使菜買多了,也不要每天都是這個菜在燒,可以變個花樣燒。有人就抱怨其他快餐,今天晚上什么菜,明天中午就是什么菜,吃到想吐。他還在晚上增加小吃,因為晚上廚師有時間。
總之,他得到的經驗是,做快餐,品種少,品種精,這是出路。
在午飯時候,他的訂單響個不停,基本兩個內容,一是訂餐,二是催餐:“老板,我12點叫了餐,現在幾點了,還不見影?”
做快餐的都知道,接電話有個態(tài)度問題,可能會晚的你就預先說一下,他有心理準備,有些特別偏遠,店里很忙你就故意把時間說長點,如果還要的話,他也不在乎時間。
不過話說回來,送餐速度慢,不是加人就能解決的。對于散客,他的原則是先近后遠,先順路后偏遠,先老顧客,后新顧客。具體辦法就是,用四個人,在 10:30時,四個方向都帶上幾十份,把一些經常叫的客戶先送了,或自己先電話聯系他們要吃什么,基本上一輛摩的第一趟有50份左右,那就是第一趟就走了 200份,后面零零散散的,基本不會晚。關鍵是品種不能多,不然賣不完帶很多回來,那是浪費。
除了散客,還有在同一棟樓里的大客戶。他主攻對象之一,數碼城,店有將近700個攤位,2000多號人,大生意啊,但這生意可不容易。
有次就接到數碼城的電話,趕快叫伙計送去。一會,又來電話了,又送去。那天同一個伙計跑了5趟,而且是同一家店,真是做了這個生意別的生意都沒法做了。 在接第四個電話的時候他都在想,該不會是人家耍我吧。后來才知道,數碼城里的人吃飯時間很不固定,肚子餓了才想到叫餐。
他問伙計,還有其他快餐店去送餐嗎?說有。我想想不甘心,就跑過去看人家怎么做的。
其他便當的做法是,一個人在樓下等,有人電話過來后,再由店里叫他送上去。速度倒是快了,不過要是賣不掉就容易浪費,時間長了不新鮮。
另外一個快餐的做法是,直接帶一些到各個商家去問,數量不多的話,基本上在11:00左右能賣光。
于是他結合兩家之長,想了個辦法。他叫伙計帶上兩個檔次的飯,基本是7元的35盒,10元的10份,裝在泡沫箱內用小推車推到攤位前問。他的小推車是折疊式的,35元,可以裝在摩托車上,每次最多可以裝50份,節(jié)約了人力。
另外裝菜是花了心思的。他的盒子是4個格子,他就裝4個素菜,然后放上雞腿和半個咸鴨蛋,好看也讓人覺得實惠,成本基本可以控制在5元左右(包裝費用0.8+飯0.6+素菜1.2+雞腿2.2+咸蛋半個0.4),很受歡迎。
時間也要把握準確。一般送過去的時間在11點。早了沒人要,放冷了,晚了人家都叫餐了。數量也要拿捏好,千萬不要帶很多又賣不掉。
就這樣他成功地擠進了數碼城。他覺得這個做法可以推廣到其他市場,特別是一個員工送餐數量達到百份的。
當然小本生意無法覆蓋方方面面。有些寫字樓并不好送,一個人上去,半個小時下不來。這樣的地方他就放棄了。他要把不好做的生意給對手,把對手好的生意搶過來。
有顧客給他說快餐現在不送湯了。要知道打熱湯很花時間。而有些顧客沒有湯又吃不下飯,他還是決定繼續(xù)送湯。
他把熱湯裝在250ml(成本0.13元)湯杯里,用封口機封口,(有些快餐店用封口蓋子,但是還是會漏出來,而且費用高,最不濟的是速度慢),運送比較方便。
對于大批量的運輸,那么多快餐加上湯很重也很麻煩。他都是使用能現沖的紫菜湯,3毛左右一包,他批發(fā)定做價格控制在0.18元,裝在一次性湯杯里,只要客人有開水的都很喜歡。成本上差不多,省人工,特別是冬天更好。
說到冬天,菜容易冷,現在也解決了。他把飯用棉被裹住,送餐也一樣用棉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