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培養(yǎng)孩子的六個學習習慣
對于新入學的孩子,需要重視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好基礎,具體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提前預習的習慣。由于學前教育不均衡,剛入學的孩子學習的起點參差不齊。幫助“暫時落后”的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其中最佳途徑就是預習。通過預習,不但可以縮短孩子在學習上的差距,使他在課堂上顯得更自信。
(二)及時復習的習慣。據(jù)研究證明,人的記憶分三個階段: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上課時認真聽課就可以將知識由瞬時的記憶迅速變成短時的記憶,但是及時復習可以使知識及時從短時記憶轉化為長時記憶。
(三)主動識字的習慣。剛入學的孩子新鮮感強,肯定不喜歡枯燥的內(nèi)容,建議多采用兒童詩識字、韻語識字、詞串識字、閱讀識字等途徑。心理專家研究:形式越多越新,記憶的效果越佳。
(四)經(jīng)常閱讀的習慣。當孩子閱讀意愿很強的時候,家長和老師要及時抓住這個時機,盡可能提供一些適合孩子閱讀的材料,如兒歌、童謠、童話、故事及淺顯的五言古詩,也可以是幼兒園已學歌曲的歌詞、民歌、民謠和一些外國的優(yōu)秀兒童作品、中國的《三字經(jīng)》等。選文的篇幅宜短小、富有童趣,讓“閱讀“成為“悅讀“。
(五)善于提問的習慣。學問學問,既要學,又要問。輔導孩子時,多啟發(fā)鼓勵孩子提出問題。對孩子的提問哪怕非常幼稚,也要給以鼓勵,如果拒絕回答,就會打擊孩子提問的積極性,以后就不敢提問了,逐步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需要時間和過程。
(六)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在幫助孩子養(yǎng)成認真寫字的問題上,家長要有書寫意識,一方面強調(diào)寫字姿勢,另一方面講解書寫知識,比如漢字的基本結構、占格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