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看你長大只能去掃馬路、送煤球、打燒餅、踏三輪車?!?/span>
小明今年四年級,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們把希望全寄托在小明身上,希望孩子長大來個咸魚大翻身,可是小明只是個孩子,無法理解父母那心酸的希望,該玩玩,該鬧鬧。急于求成的小明父母恨鐵不成鋼,一遇到小明犯錯誤,那恨、那氣就不打一處來:“我看你長大只能去掃馬路、送煤球、打燒餅、踏三輪車。”時間長了,小明自己也沒了自尊和信心,父母再打他、罵他,他就還嘴:我將來就是去掃馬路、送煤球、打燒餅、踏三輪車的命,要學那么多知識干什么。
(警示:教育孩子不可這樣,遠大的目標要轉(zhuǎn)化在每一個細小的成長過程中,并要耐心等待花開。)
2,“快練琴去,說什么喜歡不喜歡,你的喜歡就是玩,能當飯吃?”
剛上三年級的睛睛,父母給她選擇了學習電子琴,可睛睛不喜歡去,一到周日練琴時間,睛睛就害怕,以至于形成了條件反射,說頭痛,坐在地上不肯去。睛睛父母拖她起來,說:“快練琴去,說什么喜歡不喜歡的,你就喜歡玩,能當飯吃?!蹦悴戮υ趺凑f?“玩就能當飯吃,只要給我玩,我就能不吃飯?!?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警示:孩子不喜歡的,千萬不可強求,否則,會害了孩子,影響孩子的情緒。對于孩子的興趣培養(yǎng),可以熏陶,可以引導,還可以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實在沒有興趣愛好,那就注重性格培養(yǎng),吃苦耐勞、勤奮、懂事等等都是一項本領。)
3,“少廢話,照我說的去做。”
五歲的毛毛手工不太好,每次媽媽都要教許多遍,毛毛還是笨手笨腳,每一次做手工時都要問這問那,因為不太熟練,做事就有點消極,不肯做,毛毛媽媽又是急性子,動輒就是巴掌上前,并且狠狠批評:“少廢話,照我說的去做?!备愕妹康阶鍪止?,就是淚漣漣的,做手工對他來說,一點快樂也沒有,成了一樁最不愿意做的事。
(警示:男孩動手能力略比同齡女孩要差一些,動槍動棒可能要比女孩子強得多,細活的手工真的是有點勉為其難。家長[微博]不妨換個方式教育孩子,不要抱著一個死魚頭啃,或是過一段時間再進行學習,不能因為是弱項,就不停地進行訓練,這樣孩子會徹底失去興趣的。)
4,“你怎么一點上進心都沒有?”
婷婷今年六年級,馬上即將小升初,婷婷所在小學是一所普通小學,婷婷的成績也不算特別好,媽媽想讓她趕緊趕上來,將來到一所好一點的初中學習,成績能再上一個新臺階,將來才有可能上一個好的高中,好的大學。但婷婷雖然已經(jīng)很努力了,只是成績一直提高不快,這讓媽媽很是惱火,惹急了,媽媽就說:“你怎么一點上進心都沒有,媽媽為你心都快操碎了,你跟沒事人似的?!边@讓婷婷很委屈,明明她已經(jīng)盡力了,早起晚睡,作業(yè)、習慣集做了一本又一本。
(警示:面對這種情況,媽媽不能一味地責備孩子,應該幫助孩子找找原因,為什么學習用功了,成績卻不怎么理想,問題的癥結(jié)出在哪?是學習方法不正確?還是上課沒有認真聽講?沒有掌握重點?必要時要和老師溝通、孩子溝通,共同找到突破口,而不是一味地責備、打擊孩子。如果傷及孩子的自信和自尊,那以后就難以扭轉(zhuǎn)了。)
5,“這么點大的孩子,懂什么對錯?”
肖肖今年九歲,是一個愛打抱不平,正義感很強的小男孩。有一次,爸爸媽媽在家討論工作上和同事關系問題,肖肖一直在邊上玩耍。其實,大人的話他都聽著,當他們討論意見不統(tǒng)一時,肖肖插嘴評判了兩句,觀點和媽媽一樣,爸爸就有點不高興,上來就一巴掌:“小屁孩子,你懂什么對錯,跟你媽一樣,頭發(fā)長見識短?!苯Y(jié)果,正常的討論,演變成了父母吵架,最受傷害的還是肖肖。
(警示:遇到這樣的情況,正確的做法是可以讓孩子進來討論,這是對孩子教育的最佳時機。有的時候,雖然孩子不懂對和錯,但我們通過討論,讓他明白對和錯不是很好嗎?)
6,“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我上輩子干了什么缺德事,生下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span>
凱凱的爸爸媽媽都是企業(yè)工人,他們飽受下崗之苦,現(xiàn)在寄希望于孩子,想讓孩子好好學習,將來有個穩(wěn)定的工作,不再過他們這種天天擔驚受怕的生活。但孩子畢竟還小,哪里能理解透父母的苦心,調(diào)皮得不得了,功課常常掛紅燈,這讓媽媽非常傷心,凱凱經(jīng)常挨打,打到傷心處,媽媽就眼淚鼻涕一大把:“看看人家,再看看你,我上輩子干了什么缺德事,生下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
(警示:這樣教育孩子并不一定收到良好的效果,知道自己辛苦,就更應該心平氣和,或是讓孩子參與家庭生活中來,讓孩子知道生活的艱難和爸爸媽媽的辛苦,鍛煉孩子早早成熟起來,只有懂事了,才能知道學習是為他自己好,才能主動學習,提高成績。動輒就是拳腳相加,這很傷孩子自尊,孩子會痛苦生在這樣的家庭、有這樣不講道理的父母。)
7,“自從有了孩子,生活就是一團糟。”
小張是個80后,早戀、早婚、早育讓他們失去同齡人不少的快樂。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考上好的學校,工作也不盡理想,有了孩子,經(jīng)常受到生活的困擾,心情也不好,經(jīng)常拿孩子出氣:“都是你,自從有了這孩子,我的生活就一團糟?!睂е潞⒆臃浅D懬?,在同學間不合群,不自信。
(警示:一時的發(fā)泄,無可厚非,但不能面對孩子,這一切恰恰都不是孩子的錯。如果要想補過,應該好好生活,樹立自信,帶好孩子,給孩子一個陽光、自信、自尊的心態(tài),只有這樣才是明智之舉,否則,不僅影響了自己也影響了孩子。)
8,“你這個笨蛋。”
巧巧小時一直跟隨爺爺奶奶在鄉(xiāng)下生活,六歲才進城上學,所以,和城里的孩子差了一大截,爸爸媽媽又整天為生計奔波,更沒多少時間為孩子適應城市生活而進行適應性訓練,導致孩子在幼兒園處處受委屈,處處顯落后,自悲,老師和同學們都看不起,不愿意和她玩。而爸爸媽媽也一味地說巧巧是個笨蛋。
(警示:孩子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不適應在所難免,尤其是城鄉(xiāng)差別,要有很長一段適應時間,這時候需要父母耐心地教育和引導,積極進行適應性鍛煉和提高,而不是草率地說:你是一個笨蛋。太傷孩子自尊,會一輩子給孩子留下陰影,覺得城市并不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