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十八歲的女孩,在一個晚上被一個酒鬼強奸了,很多年過去了,親戚朋友都已淡忘這件事情,只有她自己每天都會想起這件事,每天只要一想起這件事,他就難過痛苦的要死,每一天她都是背著這個痛苦在內心掙扎和煎熬,終于有一天,她再也無法壓抑自己內心多年堆積的痛苦,她再也不想忍受這種狀態(tài)了,再這樣下去她想她會瘋掉或者死掉!
于是她找到了一位當時美國一個非常有名的心理治療大師,這位心理治療大師在聽完她的講述后,一個巴掌打過去,問她,“你是什么時候被強奸的?”“10年前,”女孩哭哭泣泣的回答說,大師突然又是一個巴掌打了過來,大師說:“是的,十年前你被他強奸了一次,沒錯,可是?。。。?br />
自從那天晚上以后,你每天在心里強奸自己一遍,已經(jīng)10年了, 3650次了,除了第一次是他強奸你,剩下的都是你自己在強奸自己!
外在的傷害可以很快好起來,內在的傷害我們卻很難自我療愈,生命中第一次的痛苦感覺,通常都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們在我們內心深處選擇不要記著它,將它深深地,埋藏在潛意識的深處,但是那種不舒服的感覺卻會在我們的生命里一再重現(xiàn),深深地制約和影響了我們對人對事的情緒和感受!
在成長歷程中,有多少事情使我們那么的無助,令我們受到傷害,是什么樣的人,是什么樣的事情,令我們受到這樣那樣的傷害。我們以為自己已經(jīng)忘記,但當夜幕來臨,一個人看著天花板,那些傷心委屈痛苦的一幕一幕又出現(xiàn)在自己眼前。
其實我們所有的傷害是自己給自己造成的,外在的傷害只能傷害你的身體,自己內在的傷害卻能形成我們心靈的枷鎖!
一個女孩在上體育課的時候,不知道因為什么,突然走到平時很要好的朋友面前,罵了一句很難聽的話。朋友上前就給了一巴掌,并很生氣的說,你再說一遍,女孩又一字一句的說了一遍,朋友就又給了她一巴掌,之后兩人就被同學拉開了,女孩很傷心,悟著臉一直哭,后來老師過來了,女孩一邊哭一遍述說“我知道我不該罵他,不管怎么樣,她不該打我的臉”。
聽得出女孩的傷心和憤怒,因為她感覺受到了同學的侮辱,所以會有很多的委屈和憤怒,她進入了”受害者的角色“,她把自己定位成了受害者!。
當一個人一旦把自己定位成受害者,他看不到自己應該要承擔的責任!
不管是受害者還是責任者,他們是這個事件的共同創(chuàng)造者,都應該要為這個事件的誕生而負責!
從受害者到責任者,不過一念之轉,但結果卻天壤之別,受害者的角色帶來的感受是痛苦、抱怨、憤怒、無力感。
受害者,說穿了常常就是“弱者”。
但責任者的角色帶來的感受卻是自信、力量、堅強、挑戰(zhàn),責任者常常就是“強者”。
生活中,我們身邊很多人都喜歡扮演“受害者”,他們的臺詞都有雷同之處:
誰誰害我這樣!
誰誰很不講理!
就是他(她)讓我受傷!
誰誰不該這樣對我!
誰誰素質太低!
都是因為他(她)讓我失去.....
他們的表情也都有些雷同:可憐弱小、呻吟申訴、理直氣壯、手指指向外......
他們看來很“痛苦”,
但他們?yōu)楹螘L時間喜歡這樣的角色?
難道有什么好處?
仔細觀察還真有好處:
他們有權想獲得人們的同情、憐憫、呵護;
有權責怪他人和不滿意的一切;
有權推卸責任;
有權獲得人們的施舍;
有權要求別人為他(她)改變;;;;;;
但他們因長期扮演受害者讓他們身邊的人不敢信任他們;
他們讓身邊的親友為他們擔憂;
最重要的是失去成長,
失去為自己生命負責的能力!
其實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我們?yōu)槭裁床幌胂耄?br /> 他為什么會傷害我?
我為什么會受到傷害?
假如我用另外一種方式對他,他或許不會這樣對我,
我應該為這個發(fā)生承擔什么責任?
比如你今天去到一個建筑工地玩,被上面掉下來的飛行物砸在頭上,
你如何來負責任呢?
你為什么對自己如此不負責任的帶自己到這樣的危險地方來?
是的,你受了傷害?。。?br />
是的,是他傷害了你,一切錯都在他,你沒有責任,你只是一個受害者,是你受了委屈,是你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可是,那又怎樣呢?你的生活會好起來嗎?
當你把自己當成一個受害者的時候,你是軟弱的,你是無助的,你是無能為力的,你不斷地增強這些負面的思維,把他們輸進你的潛意識,所以你越來越軟弱,越來越膽小,越來越無助,所以你告訴自己,這件事情的發(fā)生,使你的一生受到消極的影響,他應該對這件事負責。
閉上眼睛,開放自己的身體,深深的吸一口氣,用力的把它呼出來,再深深的吸一口氣,再用力的呼出來,然后你想象一下,現(xiàn)在只有你一個人,坐在房間當中,這個房間有一個很大的銀幕,在這個銀幕上現(xiàn)在開始播放你自己的歷史片斷,(停頓30秒鐘)現(xiàn)在你看到了從前發(fā)生的一件事,你曾經(jīng)很受傷害的一件事,這件事情都有什么樣的人物,當時,你覺得很不公平,為什么會是這樣,你覺得很難過,你覺得很傷心,你覺得很無奈,不論從什么角度去看這件事情,你都覺得這件事情跟你是無關的,對呀,你是對的,無論你怎樣分析,所有的問題都不是你的問題,其他人也認為你是對的,那又如何呢?其實你失去了很多很多,你錯過了很多很多的關系,你失去了很多很多的機會,你也浪費了很多的時間。
現(xiàn)在,銀幕上又出現(xiàn)一件事情,這件事情本身很簡單,可能你只需要做一些簡單的事就可以改變它,你當時什么都沒有做,因為你認為它和你是無關的,你認為不應該由你來負責,結果這件事情到后來真的搞砸了,你是無辜的,但是你也因此受到了傷害。
你是一個受害者,你很委屈,很傷心,很難過,你開始學會抱怨、發(fā)牢騷,學會指責別人,對呀,你是對的,你的確受到了傷害,然而,那又怎么樣呢?你得到了什么呢?得到的只是一大堆的抱怨、埋怨、牢騷,得到的只是流眼淚,而你失去的太多了,失去了很多朋友,失去了很多的友情,因為你是一個受害者。
你又錯過了很多的機會,失去了很多的時間,你就是用這種受害者的心態(tài),來過你自己的生活,就這樣一天,兩天,慢慢的一個星期,兩個星期,慢慢的一個月兩個月,慢慢的一年兩年,你就這樣在抱怨、發(fā)牢騷中過你自己的人生,回頭看一看,你錯過了很多,錯過的很多美好的東西,錯過了很多讓你獲得更精彩的經(jīng)歷,浪費了很多時間,浪費了很多青春,還喪失了你自己的雄心壯志,因為我們年少輕狂,因為我們意氣用事,因為我們不信任別人,因為我們沒有原則,我們做了一次受害者,你是對的那又怎么樣呢,你錯過的太多,失去的也太多了,假如你現(xiàn)在覺得很難受。你可以容許自己繼續(xù)的難過,當你扮演一個受害者的時候,除了你自己付出了代價,讓你身邊的人也陪著你付出了代價。
其實,你完全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好,完全可以讓自己過上更幸福、快樂的生活,當你不再抱怨、不再發(fā)牢騷、不再指責別人,而是去想從這件事情中我該承擔什么責任,從這件事情中我又學到了什么,我還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當你以一個負責任的心態(tài)去思考時,你會發(fā)現(xiàn),所有人身上都有美好的一面,生活都是美好的,今天,是一個很好的時間讓你自己去反思一下,反思一下你自己的過去,反思一下怎樣過你自己的生活,今天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你自己去反思。
設想一下,除了對你的身體的傷害,沒有人能夠在其它方面?zhèn)δ?。沒有人能夠使你感到憤怒、悲傷、嫉妒。
這些感覺只是你對自己感到無法控制的局面的反應。情感反應源于我們自身。這些情感來自我們內心深處的一處幼稚的地方,這就是希望一切要盡隨我愿。當我們的期望沒有達到時,我們就感到無能為力,這是一個自然反應。但是,對于我們生命中發(fā)生的事情,對于我們的情感,如果我們不負責任的話,誰會來承擔這樣的責任?
對自己的情感負責的態(tài)度會對我們的精神和身體
健康帶來很大的改變,會讓我們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當我們擁有自己的情感時,我們就變被動為主動了。我們不再責怪他人,也不再充當受害者的角色了。當我們不再充當受害者,而是一個對自己的生活負完全責任的人時,會是一種什么感受呢?其實,任何一件事,只要我們能以這樣的角度去看待,我們都可以找出自己的責任在哪里!
當我們能夠為自己的生活100%負責,“我命在我不在天”,一種靜氣勇氣會自然升起。由此激發(fā)出無限的創(chuàng)造潛力。
感悟:從受害者-----迫害者----拯救者,我們總是在這三個角色中轉化,在每個角色中都會痛苦,糾結。如何從前面的受害者模式轉化成人的模式:現(xiàn)實---關懷---協(xié)助,只有讓我們的人格模式不斷完形的過程,改變我們固有的模式及狀態(tài),時刻讓我們處在接納、開放、同在的愛的狀態(tài),我們的人生才會在當下有很大不同,也就是說:你只負責精彩,上天自由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