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酒的故鄉(xiāng)。
酒俗,在中國是被歸之為“
文化”范疇。大到各地的飲酒風(fēng)俗,小到飲酒的杯皿碗饌,各有各的精妙詭奇。
對一個喜酒的人而言,飲酒亦講究一個氛圍。攘攘的夜場里,人頭馬XO也像摻了酒精的可樂,喝不出醇香的意味;初春的細雨間,三五知己對飲一壺,哪怕是廉價白干,也覺得賽過茅臺的滋味。
酒,是有氣場的,適宜的場所,可以提升酒的品質(zhì)。這是酒
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說說古人的飲酒喜好。唐宋年間,酒,上升到了一種全民參與的程度。哪怕是僅僅十戶居民的小村落,也必有酒肆營業(yè),飲酒沽酒之風(fēng)愈演愈烈。當(dāng)然,酒肆與酒肆也有不同,大酒肆稱為“正店”,小酒肆稱為“腳店”,其余的小散戶則稱之為“拍戶”,正是在酒風(fēng)盛行的社會背景下,所謂的“酒仙”“酒圣”才應(yīng)運而生!
不過真正稱得上“仙人”“圣人”的飲酒者是不會單純拘泥于酒店門市的,但凡名留千古的酒界佳話,個個喝的是“天然”二字。
古人飲酒喜歡“露天”,竹林月下、江間舟上、山腳亭間,皆是風(fēng)雅人士最愛的飲酒場。李白月下獨酌,邀來明月對影成三人;白居易波間泛舟送客,對飲間吟出了千古絕唱“琵琶行”;歐陽修蘭亭聚賢,觥籌交錯間夕陽在山。
即便一些豪門富戶,飲酒取樂也不喜歡正襟端坐高樓大廈,后花園,湖心亭,對著湖光山色喝一杯天然意趣,是不少人的最愛。故而,榮國府里的螃蟹宴必要安排在藕香榭水閣上,四面有窗,左右竹橋接案,山坡上桂花正黃,執(zhí)螯賞菊,飲上一杯暖胃的燒酒,正是富貴中的風(fēng)雅趣!
曾經(jīng)看過的最有趣的飲酒故事,是出自晉王朝竹林七賢中的劉伶。這位仁兄酒癮成癡,很令太太頭疼。劉太想盡一切辦法讓老公戒酒,甚至不惜用些極端手段來整治劉伶。有一次,劉太太釀了一大缸酒,酒熟后,喚劉伶來喝酒。劉伶聞到酒香,忍不住上前俯身就喝,劉太太一把就把他推到了酒缸里,隨即壓上了蓋子,憤憤的說,“這回非讓你喝個夠!”三天后,劉太太一直沒有等到丈夫來求饒,心下慌了,以為劉伶醉死了,急忙打開缸蓋查看,卻見酒已見底,劉伶坐在酒糟之上,沖著太太笑說,“你不是答應(yīng)讓我喝個夠嗎?現(xiàn)在酒喝光了,我的酒蟲子還沒喂飽,這可怎么辦呢?”
劉太太啼笑皆非,知道無法令他戒酒,干脆任他日日長醉。
泡在酒缸里頭喝酒,說起來不免令人匪夷所思。不過借它三分的意趣,引今人一笑!
說起現(xiàn)代人的飲酒意趣,比起古人來,反而有了不小的退步。飲食男女,即便活到現(xiàn)代,依然離不了酒做人情催化劑。都市的街道,依然是酒樓林立,幾十到幾萬元的席面不等,觥籌交錯間,有些關(guān)于世事人情的交涉在進行。越來越多的人感慨,“酒是好東西,喝出了交情喝出了票子;酒也是壞東西,喝壞了腸胃喝壞了身子!”
夜夜流連于酒場的人買的是醉,那不是酒的精髓。酒,到了現(xiàn)代,越來越偏離了它的本質(zhì),一入了交際場,酒便不再是酒,喝酒亦不再是種情趣,統(tǒng)統(tǒng)的,變了社交手段!
愛茶的是君子之交,愛酒的是兄弟情誼。閑來無事時,帶上一份好心情,約上三五知己,一起品一杯人間甘露。當(dāng)然,重要的是:不要把酒場中事想得那么復(fù)雜。天然意趣,永遠是酒的最佳意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