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聚會閑聊,那段時間新聞恰好爆出某某商賈成為中國新一任首富,期間一位男性朋友問了我們在座所有女人一個問題:“如果讓你嫁給這位首富,你愿意嗎?”
我的答案當(dāng)然是“不愿意。”
他很不屑地說:“你撒謊?!?br />“這有啥好撒謊的?!論氣質(zhì)類型完全跟我兩路人,他那個領(lǐng)域我一無所知,呆一塊兒都不知道該聊點什么。這樣的日子有啥勁頭?!”
他還是堅持不相信我的說法:“我就不信,哪有女人不想嫁給首富的!你寫一輩子書也掙不到那么多錢哪!”
然后我就無奈了。我在想:如果男人骨子里已經(jīng)把女人的天性預(yù)設(shè)為“拜金”,那是不是女人不拜金都對不起他們?!
在一個人人咒罵拜金的時代,卻無奈地發(fā)現(xiàn):最主流的思維,恰恰是拜金。但如果仇富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不富,立場本身就已經(jīng)傾斜。
近段時間媒體爆出音樂人竇唯乘坐地鐵的新聞,一時間對于王菲前夫禿發(fā)、潦倒的嘲諷之聲不絕于耳。作為天后的前夫,似乎不論多大年紀都不能脫發(fā),不論是錢緊還是喜好都不能乘坐地鐵!所謂強盜理論,大致如此!
如果你生在一個坐個地鐵就被酸諷為“落魄”的時代,又何必抱怨人心勢利?!如果評判某人的價值,習(xí)慣性地先盯著房子、車子和衣服上的牌子,又何須指責(zé)別人薄情寡義?!如果對于不公平的抗議,僅僅是因為自己未曾獲利,又何必佯裝正義?!——有那些憤恨人心不古的時間,還不如想想自己是否以純善心態(tài)對待過別人。
那些已經(jīng)被侵染的人性,跟我們的教育分不開關(guān)系。我們的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后者,往往對一個人心性的長成影響更深。
有次在外地講座,一位年輕媽媽滿面愁容的來找我:“我女兒才上幼兒園,那天她的老師就找我聊,有一天我女兒跟她講:‘老師你要對我好一點,我爸爸媽媽認識好多有錢人,你對我好,我就讓他們給你找個有錢的男朋友?!阏f一個四五歲的孩子怎么會這樣子呢!”
是啊,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你說她怎會這樣?!作為家長,不正應(yīng)該反思自身言行嗎?
有一部分人在成長路上過早地被灌輸了太多厚黑學(xué)。多少父母在飯桌上必談辦公室里的明爭暗斗,街坊鄰里也不自覺地要貪小圖利,親屬之間溫情之余也有攀比。是啊,你覺得人之常情,我們都不是神,內(nèi)心一點小暗黑無傷大雅,但漸漸的,這種暗黑侵染到每一個精神個體,一遇功利就引爆!
在我們周圍,娛樂于他人的落魄,似乎成了普遍之喜好,在消費他人之愚的同時,又何嘗不是真我性情的反射?我不認為這純屬民之劣性,這證明大家活得都挺沒安全感。終于看見有人比我慘,好比慘痛生活中突然放射出希望之光,證明我還不是最差的。
為什么這么缺乏安全感?又為什么總愛把自己設(shè)定為受害者的立場?我們所無法掌控那部分社會原因必然是極其關(guān)鍵的。除此之外,透視內(nèi)在自我,惡意的猜度、自私的衛(wèi)我,無信和無責(zé)的養(yǎng)成,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扭轉(zhuǎn)它,需要的則不僅僅只是時間,或許還有人性內(nèi)在的斗爭。
很多人跟我說:“你天天熬這些雞湯有什么用?!”
確實,它不能幫你賺足票子,也沒法解決你買房買車的難題,更無法助你嫁入豪門。但我想,如果一個人,連最單純的善意和美好都不肯在心中逗留,生活便也干癟如朽木,有春天臨門,也無法真正體會到暖意。
我始終相信,一切最珍貴的,都是貌似無用的。比如善良和真純。但也一定是這些看似無用的,能劃分出人性之高貴低劣。
好多人,不論錢多錢少都活得開心。跟他們相比,其實,你什么都不差,就差一點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