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非,孟非講師,孟非聯(lián)系方式,孟非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中國內地主持人
42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孟非: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2016-01-20 7295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昨天我從洛陽取道汝州,拜訪了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風穴寺位于汝州東北9公里的少室山南麓風穴山中,始建于東漢初平元年,毀于董卓之亂,距今有1800余年的歷史,是中國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北魏重建寺院時,寺院地點定在銀洞山下。傳說當時物料齊備,正要破土動工時,一陣狂風將磚石木料刮到現(xiàn)在寺址,風點穴位,故名風穴寺。風穴寺曾與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齊名,被稱為“中原四大名剎”。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風穴寺在明代萬歷年間香火最為鼎盛,曾有僧眾1000余人,房舍300多間,土地2000余畝。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寺里這座石橋,傳說是拜接乾隆帝圣旨的地方,故名“接圣橋”。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我去過很多名剎,似乎從未見過寺院里設“官廳”。風穴寺的官廳是當年為乾隆皇帝下榻而設。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寺院群山環(huán)抱,北有紫霄峰,側有紫云峰、紗帽峰等9條山脈相連。寺內殿、閣、樓、臺140余間,依山就勢而建,高低錯落有致;峰巒秀拔,蒼柏疊翠,寶塔高聳,碑碣林立。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寺內現(xiàn)存最早的建筑是唐開元年間建造的七祖塔,高24.16米,為九層密檐方形磚塔,是中國迄今保存完好的6座唐塔之一。風穴寺寺院周圍有元、明、清各代寺塔84座,是國內第三大塔林。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風穴寺的懸鐘閣建于宋,內懸9999斤重的宋宣和七年(1125年)鑄造的大鐵鐘,為宋代保存至今的稀有珍品。這張照片可以同時看到唐塔宋鐘,國內罕見。一座歷史如此悠久,古跡眾多且保存如此完好的寺院卻籍籍無名,真是令人驚訝。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風穴寺住持釋永海法師,1983年剃度于少林祖庭,1992年永海法師到汝州風穴寺任監(jiān)院,2000年法師被任命為風穴寺住持。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昨天我從洛陽取道汝州,拜訪了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風穴寺位于汝州東北9公里的少室山南麓風穴山中,始建于東漢初平元年,毀于董卓之亂,距今有1800余年的歷史,是中國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北魏重建寺院時,寺院地點定在銀洞山下。傳說當時物料齊備,正要破土動工時,一陣狂風將磚石木料刮到現(xiàn)在寺址,風點穴位,故名風穴寺。風穴寺曾與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齊名,被稱為“中原四大名剎”。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風穴寺在明代萬歷年間香火最為鼎盛,曾有僧眾1000余人,房舍300多間,土地2000余畝。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寺里這座石橋,傳說是拜接乾隆帝圣旨的地方,故名“接圣橋”。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我去過很多名剎,似乎從未見過寺院里設“官廳”。風穴寺的官廳是當年為乾隆皇帝下榻而設。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寺院群山環(huán)抱,北有紫霄峰,側有紫云峰、紗帽峰等9條山脈相連。寺內殿、閣、樓、臺140余間,依山就勢而建,高低錯落有致;峰巒秀拔,蒼柏疊翠,寶塔高聳,碑碣林立。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寺內現(xiàn)存最早的建筑是唐開元年間建造的七祖塔,高24.16米,為九層密檐方形磚塔,是中國迄今保存完好的6座唐塔之一。風穴寺寺院周圍有元、明、清各代寺塔84座,是國內第三大塔林。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風穴寺的懸鐘閣建于宋,內懸9999斤重的宋宣和七年(1125年)鑄造的大鐵鐘,為宋代保存至今的稀有珍品。這張照片可以同時看到唐塔宋鐘,國內罕見。一座歷史如此悠久,古跡眾多且保存如此完好的寺院卻籍籍無名,真是令人驚訝。
鮮為人知的中原名剎——風穴寺
    風穴寺住持釋永海法師,1983年剃度于少林祖庭,1992年永海法師到汝州風穴寺任監(jiān)院,2000年法師被任命為風穴寺住持。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m.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