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支付寶10月12日起提現(xiàn)開始收費,對于第三方支付的討論聲開始多起來。甚至還有一些人擔心支付寶會不會因此被打扒下,也有人關心,在電商層面與淘寶一較高下的京東,也有了自己的京東金融,那京東金融,與支付寶可以一較高下不?
嚴格意義上講,京東金融應該與螞蟻金服相比較,不過就算和支付寶對比,也是比不過的。雖然坤鵬論認為淘寶是個坑人的地方,但卻一如既往看好螞蟻金服的未來。
一、京東很長一段時間都在使用支付寶
2011年之前,京東是沒有自己支付系統(tǒng)的,那個時候,在京東上買東西可以使用貨到付款,也可以使用支付寶、快錢、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當然,也可以直接網(wǎng)銀支付。只不過,用戶在使用網(wǎng)銀支付時,走的也是第三方支付工具。
那時候對接給其他網(wǎng)站使用的支付寶,其實與我們印象中的支付寶并不是一個概念。
當時大多數(shù)用戶理解中的支付寶,都是有擔保功能的,就像我們在淘寶上買東西,付錢給賣家的時候,錢是付給支付寶的,作為中間商,這個錢只有在買家確認付款以后才會真正付給賣家,但其他網(wǎng)站使用的支付寶,并沒有這部分擔保功能,而是直接打錢給賣家,實際上就是幫商家與銀行之間建立一個支付通道而已。
有用戶會問,我也可以去和銀行談合作,為什么要用你的呢?
確實,每個機構都可以找銀行談,但談是需要時間的,也是需要技術的,這些積累并不是一年半年能完成的,直接接入已有第三方支付工具,在當時看來是最直接,也是最經(jīng)濟實惠的方法。試想,如果你的交易額不夠,銀行會和你談么?
所以當時包括京東在內,大多數(shù)電商平臺都會直接接入第三方支付工具,比如支付寶、財付通、易寶之付之類的,而且都是并存的。支付寶在當時,除了作為淘寶交易擔保中介外,也作為第三方支付工具,為各大網(wǎng)站提供交易支付功能。
當然,這部分功能是收費的,散單的費率在1%左右,交易額大的情況下,可以和支付寶談一個額度,這樣費率會低一些。當時不僅支付寶,財付通以及其他第三方支付工具都是這么做的。
直到2011年5月之前,京東都在使用支付寶作為第三方支付工具。
二、被逼出來的京東支付
2011年5月的時候,劉強東以支付寶費率較高為由,宣布終止京東商城和支付寶之間的合作。
在當時,這件事情還被很多媒體熱議,顯然大家并不認為終止合作的理由真的如公布出來的費率問題,而是其他更深層次的問題,比如商業(yè)機密,比如競爭。
當淘寶還是淘寶的時候,京東與淘寶的差異化還是很大的,二者并沒有真正直接的競爭關系。
天貓的前身“淘寶商城”開始逐漸成熟的時候,京東發(fā)現(xiàn),“淘寶商城”對自己的威脅非常大,直接與自己形成競爭,如果這個時候繼續(xù)使用支付寶,無疑自己的數(shù)據(jù)會被競爭對手得到。
這個原因,被當時更多人接受。
在當時,很多人認為,京東直接取消使用支付寶,對交易額影響還是挺大的,畢竟當時支付寶用戶數(shù)量已經(jīng)非常龐大了,取消支付寶,相當于把這些習慣使用支付寶的用戶拒之門外。
不過顯然對于京東而言,損失一部分用戶總比自己的商業(yè)機密掌握在競爭對手手里要好得多。更何況,支付寶在當時也不是京東主要支付方式。京東大多數(shù)訂單,還是通過貨到付款完成的,大概能占到80%的比例,剩下的20%里,還有財付通、易寶支付等其他第三方支付工具。
所以京東在2011年5月的時候,毅然決然的決定取消與支付寶的合作。
取消的同時,京東也加緊開始開拓自己的支付渠道,也就是后來的京東支付。因為有了京東平臺巨額交易量,與銀行合作也就順利的多。所以我們看到了京東支付。
三、學習來的京東金融
余額寶是支付寶后期的產(chǎn)品了,在早期時,支付寶就已經(jīng)開始利用其大數(shù)據(jù),為賣家提供貸款服務。比如天貓一方面把押金提高到5萬、10萬、15萬,另一方面卻為賣家提供貸款,放貸的錢轉手回到天貓押金中,賣家卻要為這些從天貓左兜掏到右兜的錢支付利息時,我們不衿感嘆,金融是一門多牛的生意啊。
京東的賣家雖沒有天貓多,但京東擁有很大體量的供應商,在京東上市之前,壓供應商款是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說是30天結款周期,45天能結出款來都是好樣的。當然,上市以后POP方面情況有所好轉,可別忘了,占京東銷售額最大比例的是自營,壓供應商款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然后發(fā)現(xiàn)支付寶居然可以這么玩,于是京東也學壞了。開始為供應商提供貸款。
比如我是一個供應商,本期有50萬款要結算,結算時間30天,這個時候京東可以為你提供一定額度的貸款,比如30萬,先付給你,等你的款結算出來以后再還。
對于供應商來說,有時候幾十萬的款就是救命的錢呀,對于企業(yè)來說,現(xiàn)金流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企業(yè)不管愿意不愿意,反正總比真等到30天以后再拿到錢要強多了。而這些企業(yè),很多都是去銀行貸不出來款的。
一筆好生意,被京東學會了。
另外,支付寶推出了“花唄”、“借唄”等針對個人貸款的產(chǎn)品,給個人借款,這又是一門好生意呀。京東順道就給抄過來推出了個“白條”。針對個人貸款的業(yè)務,對電商平臺來說,一舉多得,既掙了手續(xù)費,又促進了平臺消費,這個生意太好了。
對于擁有大量沉淀資金的電商平臺來說,玩金融簡直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所以京東把這些業(yè)務整合到一起,成立了一個京東金融。2016年初的時候,還從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嘉實投資和中國太平等投資公司收了66.5億元投資。其實這也是學的支付寶,因為在此之前,以支付寶為基礎,阿里巴巴成功孵化了螞蟻金服這個估值已超600億美金的獨角獸。
至于京東金融的眾籌,其實就是一個產(chǎn)品,可劃給金融,也可以劃給其他業(yè)務部門,對京東金融起不了決定性作用。
四、為什么京東金融競爭不過支付寶
有這個結論,相信很多人是不反對的,但為什么會有這個結論,坤鵬論簡單說說自己的觀點。
1、應用場景
從應用場景來看,現(xiàn)在能與支付寶相提并論的,也就是微信支付了,我們去超市也好,去飯店也好,哪怕是買個煎餅,我們能微信,能支付寶,你能京東支付么?顯然不能。
現(xiàn)在支付寶和微信都在大力推應用場景,而在這方面,京東金融顯然還不具備和這兩位競爭的本事。應用場景決定了用戶量,決定了用戶使用習慣,這些都是未來。顯然,在“未來”的路上,京東金融落后于支付寶不只一兩個身位。
2、大數(shù)據(jù)和征信體系
支付寶依靠淘客和天貓以及阿里巴巴投資的眾多企業(yè)為其提供大數(shù)據(jù),通過大數(shù)據(jù)可以做的事情,那可多了去了,最直接的,支付寶有“芝麻信用”。目前“芝麻信用”是央行征信系統(tǒng)以外,最牛X的征信體系了,沒有之一。在這方面,微信都難與其一較高下,更別提京東金融了。
3、生活類服務
支付寶最近在生活類服務方面沒少下功夫,什么交電話費、水電、煤氣費、甚至汽車違章都可以支付寶處理,還有正在開拓的掛號等與醫(yī)療相關的業(yè)務,慢慢都會通過支付寶完成。這些生活類服務,就是要讓用戶每時每刻都能想起來支付寶。京東金融在這方面,顯然還停留在“京東購物用京東支付”的階段。
4、資金、人員及技術儲備
2015年雙十一,12分鐘成交100億,這背后除了貨賣的好以外,支付系統(tǒng)也得能承擔得起這么大的交易量才行。天貓第一年雙十一交易額不足1億,當時支付就已經(jīng)卡的不行,去年交易額912億,也沒見得比第一年卡,這其中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不可想象的。人員和技術的積累,支付寶在全球也得名列前茅。在這方面,京東金融要走的路還很長。至于資金,那支付寶就更不用說了,看看螞蟻金服背后的股東。想投資螞蟻金服都得先看看自己的份量。
我們相信京東金融在不斷完善和進步,可京東金融干不過支付寶的核心更在于,并不僅京東金融在進步,支付寶進步的更快,這才是最要命的。本來支付寶就是個高富帥,結果人家還比你努力,這誰受得了?
5、高度
很多人覺得這是個比較虛的詞,其實并不虛,同樣是做金融,支付寶與京東金融看問題,是不在一個高度上的。高度決定了未來發(fā)展格局、發(fā)展速度。
所以綜上所述,坤鵬論認為京東金融是競爭不過支付寶的,想都不用想。微信如果努努力,或者還有一絲希望,京東金融就算了。
版權信息:江禮坤,的一個在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游走了十幾年的老兵,擅長互聯(lián)網(wǎng)營銷,目前專注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新模式及傳統(tǒng)企業(yè)與互聯(lián)網(wǎng)融合與轉型,歡迎各種交流與思想上的碰撞,微信:27342537。若想看作者更多文章,可以百度搜索江禮坤的博客或關注公眾微信:坤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