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互聯網思維,傳統(tǒng)企業(yè)為何難適應?
1、營銷人該如何理解互聯網?
1)互,交互,買方主動參與引發(fā)的營銷變革
2)聯,聯通,消費隨時隨地,品牌口口相傳
3)網,平臺,專業(yè)化分工、利益鏈共享機制
互聯網思維的本質:信息即渠道,渠道即信息;反客為主,做個謙卑的供應商與貼心的服務商;需求激活資源,形成一個彈性的、低成本、快速響應的高效供應鏈。
每個東西,在不同的終端或渠道獲取,會依著消費者的習慣,整合到一個平臺。大平臺品類齊全,滿足一般性的綜合需求;垂直平臺,滿足一部分人的專業(yè)化或專門化需求;另外,還有可能出現場景化平臺,比如百度糯米,隨著你的行動路線、時間和心情,來規(guī)劃和滿足你的休閑娛樂。
2、60、70后,會被互聯網真拋棄嗎?
1)有人說:60、70后,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路,給80、90后打工;另一條路,做80、90后的投資人或創(chuàng)業(yè)導師。
2)60、70后,真的無法親身弄潮互聯網了嗎?那又是什么原因阻斷了他們的互聯網之路呢?也許,互聯網思維,與年齡和經歷的關系并不大。它并不是一個新的營銷或傳播工具,而是一種新的思考方式,甚至是全新的價值觀。
3)告訴我你的需求,我來滿足你,然后你就對我忠誠,這是工業(yè)化思維;我們一起來探討你想要什么,界定產品樣式與服務標準,然后跟我談談你的感受,有沒有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人性的滿足,還想不想繼續(xù)交往下去。
3、制造業(yè)與互聯網,思維模式的大翻轉
1)制造業(yè)傳統(tǒng)思維模式:大規(guī)模、大批量、大分銷、大定位
(算術級,簡單粗暴的推銷,“顧客至上”僅為說辭)
--流通過程中,環(huán)節(jié)多,成本增加,消費者利益減少;
--溝通過程中,信息失真,廠商有隔閡,消費者主權得不到實現;
--服務過程中,消極被動,沒有不滿意的顧客,會用腳投票走人。
2)互聯網新興思維模式:客戶規(guī)模、小批量、顧客定制、靈活的細分定位。
(幾何級,情感共鳴的營銷,“顧客至上”成為信念)
--流通過程中,扁平化,呵護顧客的即得即用的心愿;
--溝通過程中,傾聽顧客心聲,并想盡辦法為之圓夢;
--服務過程中,注重客戶感受,發(fā)現產品改進的地方。
3)從鐵絲網到互聯網,傳統(tǒng)制造業(yè)也有自己的本錢
--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成本、品質、速度占優(yōu)
--寬闊的產業(yè)鏈上下游,供應、銷售與服務大平臺
--企業(yè)或產品品牌實力,電子商務=互聯網X商業(yè)
--強大的內部管理能力,找對路就能把控整體局面
4、制造業(yè)做電商,為何成功的少?
1)慧聰網,與阿里巴巴幾乎同時起家,可錯過了電商2.0的機會,一直固守在信息中介這個電商1.0時代,只是在融資上市之后,有了一番奮起直追的新氣象。
2)從信息到交易,阿里巴巴成就了不少小而優(yōu)的外貿企業(yè),可也遇到了新的瓶頸,那就是無法做透一個行業(yè)、無法提供復雜的解決方案、無法開展持久而專業(yè)的售后服務。
3)結果呢,只能是標準化、低價值的產品在拼命殺價,吸引的始終是臨時買家或低價值買家,無法成為一個行業(yè)或區(qū)域的主流銷售與服務平臺。
4)鋼鐵行業(yè)的“找鋼網”,化工行業(yè)的“快塑網”,MRO產品類型的“固安捷”工業(yè)品超市,都在探索縱深服務模式,擺脫單純的信息交換與銷售撮合。借助金融的力量、電商平臺的流量、客戶大數據,這些平臺在短時間內就已經擴張到幾十億的規(guī)模,讓人不得不側目而視。
5、傳統(tǒng)制造業(yè),如何搭上互聯網大船?
1)營銷導向,變成營銷主宰的管理流程
2)產品經理,從一條產品線開始做起
3)服務增值,找到銷售之外的新業(yè)務
二、傳統(tǒng)營銷思維,如何借力互聯網?
1、定位、4P、4C的局限性
1)定位的理論基礎是細分市場,營銷基礎是大分銷
2)4P以產品為中心—從自身資源和方便的角度制造產品
3)4C以消費者為中心,可還是停留在贏得業(yè)績的營銷層面
4)互聯網時代,4P會變成1P(產品)嗎?
--產品創(chuàng)意與界定,由不同消費者群體的需求驅動;
--產品思維+口碑思維,互聯網的商業(yè)化社區(qū)成為核心。
2、互聯網時代,消費平臺主導營銷話語權
1)大媒體、大終端、大促銷的強行推銷
--定位,聚焦在消費者表層的消費行為上,沒有探究內心的波動與回應
--傳播,動用名人、權威媒體的影響力,簡單疊加與背書來獲得品牌認可
--終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干擾,剝奪消費者選擇自由來達成銷售
--促銷,抓住消費者圖便宜心理,利用他們的瞬間迷失,滿足無效需求
2)社交圈、生意圈、信息圈的生活營銷
--定位,人與人、人與產品、人與信息的主動連接
--傳播,極客等創(chuàng)造性意見領袖X社交圈的口碑共振X社會化潮流塑造
--終端,從購買的商場與商店,回歸到消費者的應用場景,并形成二次傳播
--促銷,消費者會形成路徑依賴(購物、信息、分享與自我存在的總效應)
3)BATJ會不會形成新一輪的商業(yè)壟斷?
--自成一體的B2C企業(yè)電商,變成了B2B2C的平臺電商
--消費者轉換成本的增大(從自由選擇到圈子捆綁)
--大數據預測與決策驅動的新商業(yè)模式
3、小米的粉絲經濟能走多遠?
1)不滿足于第三方平臺的束縛,自建B2C電商平臺
2)粉絲經濟+高性價比產品+生活全場景產品線
3)消費結構持續(xù)升級后,現有的拼盤模式難以應對
4、傳統(tǒng)營銷思維的互聯網化再造
1)品牌民主化,為消費者而存在的利他品牌
--眾創(chuàng)+眾籌+眾享
2)傳播情感化,消費者打動消費群的自傳播
--工業(yè)旅游服務,看到、感受+分享、記憶儲存(酒廠的酒糟雞蛋、花生)
3)價值場景化,單向的說服變成自我暗示
--IKEA的家具布置(按面積+按生活方式),想你所未想的居家解決方案
三、O2O模式,營銷思維與實踐的新起點
1、O2O模式的三條大路徑
1)正向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
--2015年9月20日,京東全國第1000家“京東幫服務店”正式落戶遵義縣。目前京東在貴州已建立了約50家“京東幫服務店”和“縣級服務中心”,共招募鄉(xiāng)村推廣員約1000名,覆蓋近千個村或社區(qū),在不耽誤農忙、打工的同時,幫助農村居民,實現就業(yè)增收。
--搶占四、五級電商潛在市場,并反向拉動土特產的網上銷售,京東幫服務店可謂一舉兩得。網上統(tǒng)一經營,網下發(fā)動個體加盟者,接地氣,有人氣。
2)反向O2O:Offline to online線下到線上
--e袋洗的產品邏輯并不復雜,通過在線下單、上門取送,完成從洗衣店到用戶的的對接過程。但e袋洗通過“一袋99元”的計費方式,打破了傳統(tǒng)洗衣的計費模式,同時通過這種方式實現了產品的標準化。
--用線下的體驗和實驗產品來做到品類的加法或者減法。品牌影響力、服務感染力、店面的存在感,顧客逐步產生信賴,進而導流到現線上購買、線下交付;
--客情維護、信息刷新、線下逛店,吸引客戶購買或轉介紹,形成持續(xù)銷售。
3)O2O2O:線下到線上再到線下
--比如水暖衛(wèi)浴行業(yè),線下門店了解產品和品牌,在線購買或定制產品,線下安裝與售后服務對接。還有,傳統(tǒng)的通信運行商,也會采取:線下區(qū)域性營銷-消費者在線支付-線下門店領取獎品并實現二次體驗營銷。
2、O2O模式的價值三角形
1)需求傳遞:感覺與情緒化的需求碎片,轉化為合適的產品和服務
--以編碼者(消費者)的心智和思維,去揣摩與體會隱含的需求。
--眾創(chuàng)+眾籌+眾享的社區(qū)化商業(yè),一幫空間上分離的人群,在興趣中聚合。
2)價值傳遞:看到即得到的真實體驗,功能與感受價值的相互激發(fā)
--注重互動傳播,生動演繹產品內在的性能,并在第一現場打動客戶;
--來自活躍用戶的極致應用與心得,主動給予扶持,以深化用戶價值。
3)虛擬與現實的打通:解決用戶下訂單的最后一擊
--3D手機虛擬試衣軟件,不必在奔走于各大商場“裝顧客”,直接網上購買;
--買家信譽,走出單純的數字與信息口碑,成為站在你面前活生生的人與事。
3、O2O電商給傳統(tǒng)營銷帶來的四大沖擊
1)定位理論:錯位消費,靜態(tài)的人群劃分,被動態(tài)的消費行為替代。
2)定價體系:以產品性能、競爭格局定價,讓位于消費體驗定高低。
3)品牌傳播:我好、所以你要買,我(們)認為你好、所以我要買。
4)服務營銷:服務從售后到售前,服務從解決問題到創(chuàng)造新價值。
4、傳統(tǒng)營銷思維的互聯網化再造
1)引導消費者成為品牌合伙人
--韓寒引爆的凡客體,成為一個時期、一大群人的焦點話題;
--當品牌內涵固化于一個人、一個點之前,要想好續(xù)集劇情。
2)信息及渠道,服務即業(yè)務
--百度的拍拍、騰訊的易迅,似電視購物的信息轟炸,商業(yè)品牌運作無力;
--信息引發(fā)詢單,詢單轉化為訂單,客戶消費時機、生命周期的及時服務。
3)勾畫全新的價值微笑曲線
--品牌溢價、邊際效用,曲線的兩個高點,流量或規(guī)模處在曲線的低點;
--蘋果手機,品牌高溢價、人群高認同,軟硬件配合自如、暢快生暢銷。
四、動車化營銷管理, 自下而上用巧勁
1、產品經理制,做出令消費者尖叫的產品
1)市場預測、成本控制、設計與工藝、資源調配,產品(線)總經理搖籃;
2)消費品學寶潔的產品經理,而工業(yè)品則要培育“專才+通才”人才機制。
3)一線應用產生研發(fā)創(chuàng)意,維修服務重構產品設計與工藝,這兩招挺管用。
2、在地化服務,調動第三方合作者的能量
1)學習北京醫(yī)院管理,三甲醫(yī)院取消門診,全都放在社區(qū)醫(yī)院;
2)打造一個開放的服務品牌+服務標準,選擇優(yōu)質第三方加盟,新利益顯著。
3)想要抓住服務營銷或后市場大營銷的工業(yè)品企業(yè),必須在服務盈利模式、正廠配件競爭力、維修連鎖店、O2O平臺上,找到自己切實可行的立足點。
4)首先,形成自己的服務品牌與體系,并向優(yōu)質的社會第三方服務終端開放,提供快速響應、質量可控、成本較低的在地化服務。其次,服務商模式,要有自己獨立的盈利渠道,不跟工廠原先的維修業(yè)務產生內部競爭。最后,產品結構與品牌附加值要升級,否則,服務容易做成永久免費的。
3、動車化管理,計劃從客戶到公司決策層
1)每個車廂都有動力,每個部門都要有擺在桌面上的利益與目標;
2)每節(jié)車廂都有控制系統(tǒng),每個流程、部門與項目都有過程管理;
3)每個動作都及時反饋到系統(tǒng),系統(tǒng)判斷與指令及時落實到動作。
動力集中的普通火車,到動機分散的動車高鐵,速度與舒適性增色不少。互聯網下的營銷管理,也得決策來自一線、資源用在一線、管理沉到一線。
決策層的互聯網思維,營銷創(chuàng)新意識,善用有創(chuàng)業(yè)激情的年輕事業(yè)團隊,才是動車化管理的內在要點。決策層要成為年輕人的內部創(chuàng)業(yè)導師,公司資源成為他們的孵化器,市場業(yè)績成為他們的創(chuàng)富標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