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富
人是動物,人的所有問題,基本可概況為兩個問題,生理問題和心理問題。
不過,人的生理問題,大多數(shù)是由生理層面導致的。通俗點來說,所謂的脾氣性格,更多是生理層面的疾病,人有脾氣,往往是有病。
生理決定心理,心理決定態(tài)度和行為,態(tài)度和行為又決定了人際交往的質量??v然是五百年才出一個的天才,照樣能被糟糕的人際關系給毀了。
人的生理狀態(tài)是有規(guī)律的,至少得要知曉,該調(diào)整的調(diào)整,該規(guī)避的規(guī)避。
一.情緒低落期。
正常人大概每28—34天,就會進入一個情緒低落期(持續(xù)時間在1-3天的樣子),感覺到什么都沒意思,且諸事不順,甚至覺的人活著都沒什么意思。但過幾天,又好了。
這是正常的情緒周期變化而已,人人都是如此。今后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遇到對方的狀態(tài)不佳,或是自己的狀態(tài)不佳,別想多了,不是對方對你的態(tài)度不好,或是自己的能力有問題,只是日子(情緒低潮期)到了,要么是對方的日子到了,要么是你的日子到了。
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很簡單,先放幾天,待情緒低落期過去,再來溝通。
二.盲聽率。
溝通主要就是聽與說,先學會聽,再學會說。聽是耳朵聽,但耳朵并不知道這話什么意思,耳朵還得要把聲音轉換成神經(jīng)信號,送到大腦里去。但是,耳朵不會把所有聽到的話都送到腦子里,在輸送的過程中,大概有2-3成的遺漏率,也就是盲聽率。當面說十句話,耳朵都聽見了,但沒送到腦子里去。少了三句,若是最關鍵的就是這三句呢?
三.走神。
在與對方的溝通中,自己難免走個神,抓起手機回個微信什么的,也許就幾秒鐘的時間,沒準正巧對方所傳遞出的某個重要信息,被自己錯過去了。
四.信息錯亂。
對方同時說了多個事情,自己在接收過程中,沒準會張冠李戴,給弄錯了。
五.音誤與意誤。
音誤就是同音不同字,中醫(yī)有個病叫“厥癥”,直接說出來(絕癥),沒準能把病人嚇個半死。而這意誤就是字面意思理解錯了,一幫學生去買鞋,有個帶頭學生說到:“老板便宜點吧,我們?nèi)硕??!睂W生的意思是我們?nèi)硕?,買得多,老板給便宜點唄。而老板卻聽錯意思了,以為是學生在威脅他,便回到:“人多又怎么樣,我打報警電話,警察很快就到!”
六.記性差。
對方說的話,當時是記住了,會一直記在你的腦子里嗎?不會的!人的記憶力可沒那么多,一轉頭就忘的干干凈凈。甚至,有些時候話到嘴邊都能忘了,所以,千萬別以為自己記性有多好。
這沒聽到(盲聽),走神了,信息錯亂,音誤與意誤,記性差等等生理因素,直接拉低了溝通效率,那怎么辦?解決辦法就四個字:確認+記錄。對方說出的話,自己一定得要再確認一下,防止聽漏了聽錯了。再有,及時的書面記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嘛。
七.飽吹餓講。
吹奏樂器,得要提前吃飽飯。而講話,最好是空著肚子,因為吃飽飯之后,血液往腸胃集中,幫助蠕動消化,腦部會短暫性的缺血(這也是飯后容易困的原因),思路不清,反映遲緩,語言表達能力下降。所以,重要溝通或是上臺演講,最好是空著肚子。
八.選擇所處的環(huán)境。
積極向上的溝通內(nèi)容,選擇開闊,氧氣充足的場所,對方心情舒暢,容易興奮。而負面內(nèi)容的溝通(例如需要分攤虧損的損失),則最好選擇封閉空間,且空氣流通差的地方,例如倉庫,桑拿房等。
九.選擇溝通時段。
人的腦子在每天兩個時段最好用,上午九點到十點半,下午的六點到八點半。而在下午一點到兩點這個時間段,是腦子反應最遲鈍的時候。
這些生理因素是實際存在的,有特定的規(guī)律,且是人人都有的,與溝通效率也有著直接關系,應提前了解,有效利用和規(guī)避,避免在這個方面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