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從忠
《塔木德》說:“眾人著衣時莫要裸身,眾人裸身時莫要著衣;眾人就坐時莫要站立,眾人站立時莫要坐下;眾人哭時莫要笑,眾人笑時莫要哭。”猶太人懂得,在生活中“入鄉(xiāng)隨俗”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穿著與對方同樣的服裝,表現(xiàn)出于對方類似的舉止,就會讓對方覺得你和他的思想與地位是相似的,對方也就會對你產(chǎn)生好感。溫森特是偶然發(fā)現(xiàn)這一處世原則的。
溫森特曾在博里納日做過一段時間的牧師。博里納日是個產(chǎn)煤的礦區(qū)。在這個地區(qū),幾乎所有的男人都下礦井。他們在不斷發(fā)生事故的危險中干活兒,但工資卻低得難以糊口。他們住的是破爛的棚屋,他們的妻子兒女幾乎一年到頭都在里面忍受著寒冷、熱病和饑餓的煎熬。
這里的人都是“煤黑子”,肥皂在博里納日人的心目中簡直是一種不可企及的奢侈品。
溫森特被臨時任命為該地的福音傳教士時,他找了峽谷的最下頭的一所挺大的房子,并和村民一起拿麻袋去裝了很多煤渣,在房子里燒起了爐子,以免房子里太寒冷。
溫森特登上講壇,他的講道是那樣誠摯而又充滿信心,竟使得這些博里納日人臉上的憂郁神情漸漸消退了,從他此次布道所受的歡迎來看,博里納日的人民對他的態(tài)度已經(jīng)沒有任何保留了,他們終于相信了他。他作為上帝的牧師,現(xiàn)在已經(jīng)得到了這些滿臉煤黑的人們的充分認可。
是什么原因引起這樣的變化呢?不會是由于他有了一座新教堂,因為這對于礦工們來講壓根兒不算什么。他們不會知道關(guān)于對他的傳教士職務(wù)的任命,因為他并沒有告訴他們在原先那個地方他是沒有正式任命的。而且雖然他剛才講道時熱情洋溢,措辭優(yōu)美,但在原來那間簡陋的小棚屋里和那座棄置不用的馬廄里,他也是這樣講的??!
溫森特百思不得其解,最后他回到自己的住處,準備用從布魯塞爾帶來的肥皂洗臉時,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他跑到鏡子前面端詳著自己,看見前額的皺紋里、眼皮上、面頰兩邊和圓圓的大下巴上,都沾著黑煤灰。
“當然!”他大聲說,“這就是他們對我認可的原因所在,我終于成了他們的自己人了!”
他把手在水里涮了涮,臉連碰都沒碰就去睡了。留在博里納日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往臉上涂煤灰,從而使自己看上去和其他人沒有兩樣。
精明的猶太商人也會把這一原則應(yīng)用到商業(yè)領(lǐng)域,在談判的時候,為了得到對方的認可與接納,就首先使自己在某一方面與他們相似或相同,這樣就有了達成更多一致的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