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不是能力。
擁有了資源并非擁有了能力,是否有效擁有資源是經營能力高低的體現,企業(yè)經營成功與否是需要事先做充分謀劃的。
掌握了某一項稀缺的自然資源,就能實現經營,達到產品上市、企業(yè)贏利的目的嗎?從“五大連池”礦泉水的實例來看,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從當時黑河市政府與浙江金義集團的聯姻計劃來看,似乎可以看到這樣一條思路:以稀缺的天然資源贏得投資者的興趣,從而達到融資的目的,在擁有相當的資金后,就可以將產品成功包裝上市,并拓展至世界市場。
試想一下,如果這個項目融資成功或金義集團當初承諾的3億元資金全部到位,這個項目就能成功嗎?筆者認為也是勝算不高,因為合作者在當初認證這個項目時就注定了敗局。
第一、沒有戰(zhàn)略思想。簡單地認為掌握了稀缺的天然資源,擁有了充足的資金就有了經營能力,實際上我們應該清楚,擁有了資源并非擁有了能力,是否有效擁有資源是經營能力高低的體現,企業(yè)經營成功與否是需要事先做充分謀劃的。為什么我能別人不能,一定有我不同之處。“五大連池”礦泉水可以說是一種獨有性資源,但將這個資源轉化為成功的產品是“一個驚險的一跳”。把擁有獨特資源而沒有足夠的資金,等同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不少成長性企業(yè)的一種典型的經營幼稚病。說到底,產品資源、資金仍然是“石”關鍵在于有沒有“點石成金”的手段——戰(zhàn)略性思考和執(zhí)行戰(zhàn)略的能力。
第二、“貴族品質、平民價格”的產品是行不通的。我們從“五大連池”礦泉水經營者的表述中感覺到他的定位過于寬泛。一方面把自己的產品定位于高端產品,另一方面又暗中希求所有人都來購買,企圖以大眾化營銷方式來營銷高端產品,定位從一開始就是紊亂的。這必然導致市場行銷行為的搖擺不定。高檔產品是需要高投入來維持的。這個高投入從長遠來講是需要消費者來付出的。如何創(chuàng)建成消費者心目中的高端品牌?如何讓消費者愿意為這個高附加值付費?這是需要經營上的深思熟慮的,這里涉及到與消費者的溝通能力的問題。
第三、當兩個企業(yè)因各自寒冷而渴望擁抱在一起相互取暖的時候,一定要防止倉促行事。一方是渴望達到“招商引資”目的的政府,一方面是經營業(yè)績低迷,正在錄找概念、上市融資來自救的企業(yè),很容易產生“相見恨晚”、“一拍即合”的結果。雙方都在想合作,達成給自己帶來的好處,但都沒有更多地想一想:雙方之所以落魄至此,原因是什么?合作達成后,這原因是自動消失還是為害愈烈?以金義集團為例子,它長期在低檔飲料市場徘徊,并且近年來也一直經營不佳,想要盡快抓一個好項目,有個好概念,達到上市融資,走向國際化,縮小與娃哈哈的差距。但很少想到:融資成功之后,自己愿不愿為對方做什么,對方能不能為自己做什么?雙方都忽視了對自己和對方“能力”的審視,而能力,往往比資金更重要。
金義集團靠低檔產品起家,低價銷售是其所長。而如何經營這個高端產品,顯然是缺乏經驗和能力的。融不了資,當然很難做什么。但融到了資,也很難說什么都能做。我們往往簡單地以成功事例來推導下一步的成功。
另外,金義集團認為可以通過這個項目達到國際化的目的也是一種偏差,國際化的經營是一種能力而非一種目的。從這個項目的狀況可以看出,在商業(yè)經營中,成熟而又理性思維對于我們是那么的重要。
作者:史永翔
更多精彩:www.shiyongx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