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被“小我”控制著,“小我”是一種生存機制,它是被我們的教育,父母,電視,文化,宗教訓(xùn)練出來的?!薄陡淖?,從心開始-學(xué)會情緒平衡的方法》作者羅伊馬丁納如此說過。
“我”就象是房子一樣的概念。眼前有一個房子,但在房子里,你找不到任何屬于房子的東西,可以由房子來控制的東西。如果說有一個調(diào)控,那也就是住進房子的人,憑著他的“知”,根據(jù)房子里面各個物件的原理來進行管理,這個房子的“壽命”就會長一些。
人生也是如此,身體是我,但身體上的每一個部分,都不叫我。社會關(guān)系有我,但也找不到我。這一切都只能稱為“我的”。這個“我”,是萬緣總和后的一個概念。各個物件都有他的自然屬性。我們隨緣而行,行女兒道,行職工道,行妻子之道,平等待之,將“我”的虛枉欲降到最低,別恐懼,別著急,別狂妄,讓我的“知”認(rèn)識到事實如此,根據(jù)花的屬性照顧花,水的屬性使用水,知識的屬性使用知識,朋友的屬性交往朋友,這一切無好,無壞,無善,無惡,只是個工具,只是個緣起。沒有小我的極度自我保護機制作怪,(越保護,越痛苦;越開放,越自由)認(rèn)識到十方三世,網(wǎng)中網(wǎng),你又能主動保護得了什么呢?知道自己保護不了,因為世上本沒有“我”這個東西,“我”是個偽命題,“知”道了,就會放開自我,這樣的人生,真正的自在啦!
拒絕參與社會,就是拒絕你做為一個緣起之物的“責(zé)”,拒絕這個虛幻的我。拒絕虛我,則無法體會到真我。拒絕看到鏡子中的我,你永遠(yuǎn)不會知道自己的模樣。
“知”道這一切的這個“知”能力,是不是“我”呢?
是,也不是。
別忘了,丟掉我,才能拾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