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的眼里,張怡筠是心理學專家,是心理健康、情商和幸福感方面的“權威人物”。9月5日,張怡筠卻“跨界”行動,出席了一場由方太集團組織的“蒸營養(yǎng) 蒸健康”中國現代蒸文化發(fā)布會,大吐“蒸”心話,暢談廚房品質與國人幸福指數,種種新奇觀點也令人耳目一新。
以心理學家特有的敏銳,張怡筠發(fā)現,今天國人的廚房生活方式正一步步從“講奉獻,講犧牲”向“分享、互動、輕松、快樂”的氛圍轉變。張怡筠認為,食物是我們表達對家人關懷的重要方式。“以前我們做飯,媽媽怎么表示對家人的愛?就是我做一道好吃的給你吃。表達愛的方式是那種犧牲、奉獻,廚房都是封閉的,自己感覺我在廚房里面做牛做馬,做菜的人在廚房里面辛勤勞作,吃菜的人在外面坐享其成?!薄寢屧趶N房里面做飯,她會覺得這是我的領域。張怡筠感慨:“我曾經看過一個朋友進廚房之前是這么裝備的,她頭戴浴帽,戴兩個袖套,然后拿一個鍋鏟,跟家人說不要講了,我要進去做飯了,感覺就像要上戰(zh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