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9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資本運營研究中心主任馮鵬程教授接受《中國產經新聞》關于國企改革的采訪。
采訪原文如下:
“內憂外患” 國企改革破壓再前行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 作者:梁薇薇 日期:2014-01-29 訪問量:3187
本報記者 梁薇薇報道
已經過去的2013年注定要被歷史所銘記。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組成之后,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明確了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方向,總目標,路線圖。
從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發(fā)布后,坊間流傳“國企成為此次改革的最大贏家”,到《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公布后,市場不禁驚呼國企改革成為此次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亮點,人們對十八屆三中全會國企改革心情的起伏變化多少折射出,這個關系到國民經濟命脈、國計民生的國有企業(yè),其改革注定要備受矚目。
從1984年國企改革的起步,“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過程,到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啟動國企改革的“大刀闊斧”,近30年的國企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而如今,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新一輪國企改革仍然面臨“內憂外患”。對內,國企壟斷,“國進民退”的說法一直在輿論中占據主流。對外,在參與全球化的競爭中,“國有企業(yè)”的標簽也常常讓世界戴著有色眼鏡對待,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常常陷于被動。因此,新一輪國企改革任重而道遠。
從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關于國企改革部分的表述,似乎也為這一輪國企改革指明了方向:對內放開,各方面領域更全面地放權、賦權,激發(fā)活力;對外開放,繼續(xù)深化改革開放,與世界進一步融合。
“內憂”·放開
2013年開春,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悄然發(fā)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只用了不到兩年時間就吸引3億用戶的騰訊即時通訊軟件——微信,由于直接分流了運營商的部分短信、彩信甚至話音業(yè)務等業(yè)務,動了電信運營商的“奶酪”而引起了這場戰(zhàn)爭。
人們之所以關注,一部分原因是自身利益有可能受到損害,但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事件雙方的特殊身份。國有壟斷電信運營商和民營互聯(lián)網巨頭之間的較量,很容易讓人們陷入到“國進民退”的討論中。而輿論一邊倒,長期遭人詬病的國有壟斷電信運營商受到了指責。
而這只是國企改革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小小的案例。
國企一直在改革,但是民怨還是如此高漲,在北京師范大學公司治理與企業(yè)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高明華教授看來,這是由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到位造成的。他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來水、天然氣等自然壟斷性領域,交通、公共衛(wèi)生等公益性領域的國有企業(yè)有國家財政補貼,本不該以盈利為目的,但在中國恰恰相反,只想漲價,賺錢。這就侵害了老百姓的利益。
“而那些該放開的,比如電信行業(yè),在國外完全是充分競爭的行業(yè),任何類型企業(yè)都可以進入。但是國內不是如此。壟斷形成了高價格,卻是低服務,所以就造成老百姓很不滿。”高明華指出,在某些程度上過去我們的國企改革有很多的誤區(qū),沒有認識到國有企業(yè)應該做什么,或應當做什么。
因此,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關于國企改革的部分,分類監(jiān)管是重頭戲。《決定》指出,準確界定不同國有企業(yè)功能。國有資本加大對公益性企業(yè)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作出更大貢獻。國有資本繼續(xù)控股經營的自然壟斷行業(yè),實行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特許經營、政府監(jiān)管為主要內容的改革,根據不同行業(yè)特點實行網運分開、放開競爭性業(yè)務,推進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進一步破除各種形式的行政壟斷。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分類監(jiān)管其實就是要解決國企壟斷的問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資本運營研究中心主任馮鵬程教授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但是僅僅是提出來,具體怎么操作現(xiàn)在還沒有出來。
目前對于國企的分類,市場上有公益性國企、自然壟斷性國企和競爭性行業(yè)國企之分,也有壟斷性國企、競爭性國企以及壟斷+競爭性國企之分。
不管怎么分類,高明華認為,分類一定要明晰,目標要純碎。公益性國企就是公益性,不以盈利為目的。而以盈利為目的競爭性的國企,諸如電信、石油之類的行業(yè),該放開就放開。不能具有一些矛盾的職能,否則,國企改革還是會回到老路上去。
“外患”·開放
“走出去”作為我國企業(yè)發(fā)展的一條“新路”。最近幾年,國有企業(yè)加快了參與國際競爭的步伐。占我國“走出去”企業(yè)隊伍2/3以上的國有企業(yè)無疑是“走出去”的主力軍。但是這些國有企業(yè)大多通過并購形式走出國門,而其中很多都是來自自然資源領域,這就引發(fā)了越來越多東道國的擔憂。因此,當地政府對我國國有企業(yè)的海外投資行為也會提高戒備紡線。
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2005年我國中海油收購優(yōu)尼科失敗的案例。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美國方面過于強調所謂的“國家安全”、“國有公司”和“政府補貼”。除此之外,從媒體的報道中可知,近年來我國西北有色、唐山曹妃甸投資集團等都遭遇類似尷尬情境。歐盟雖然不提“國家安全”,但是也顧慮中國“走出去”的企業(yè)由政府控制,會使歐洲企業(yè)在競購資產時處于劣勢。
因此,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國企,降低國有控股比例成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的其中一條路徑。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積極發(fā)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給實現(xiàn)這個路徑提供了可能。
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曾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百分百的國企,國際上有些人會認為國企有政府背景,能夠享受到國家的特殊政策,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公平。因此,國企參與全球化競爭就會比較被動。而提出混合所有制經濟之后,對企業(yè)走出去投資應該會好一些。”
事實上,混合所有制經濟在中國并不是新鮮事物??梢哉f,從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混合所有制企業(yè)就已出現(xiàn)?,F(xiàn)在特別強調,并且成為國企改革之中的一個亮點,市場人士紛紛認為這將有利于國企走出去。
對此,馮鵬程認為,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確會對國企走出去有利,但是要看具體怎么混合。國企民企持有相同的股份,還都是小股東,國企一股獨大,這些都是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混合所有制經濟最后還是大股東還是國有企業(yè),那么意義可能不那么大。
此外,霍建國還指出,其實國際上目前所謂高標準的開放跟我國的理念是一樣的,那就是開創(chuàng)一個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競爭中性,至少不要開小灶,享受特殊政策。
對于這一點,高明華表示認同?!皣鈱χ袊鴩衅髽I(yè)走出去有一些看法也是很正常,因為中國政府給予走出去的企業(yè)很多財稅、資源上的優(yōu)惠政策。因此,關鍵還是在于政府對競爭性國有企業(yè)的經營行為參與的太多?!备呙魅A強調,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jiān)管適用于走出去的競爭性國有企業(yè)。管資本與回報,不管或少管人和事,這是對的。
原文鏈接:https://www.cien.com.cn/html/Home/report/14013293-1.htm
《企業(yè)財富工場特訓營》:
https://wenku.baidu.com/view/a3e0e826b4daa58da0114ac9.html
電話:010-64495082,15011006695
Q Q: 2417702459,1668972957
郵箱:uibe_zbyy@sina.com
新浪微博:https://weibo.com/fengpeng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