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不提出為什么要有出息
孔子在《論語》里面不回答為什么,它只是回答你該怎么做,這是比較重要的。但是宋代以后,儒學吸收了道家、佛教的一些思想,才開始回答這些根本問題。我們把這一批學者稱為“禮儀學家”,而不稱為儒家學者。像朱熹這些人,他們跟早期的“孔孟思想”的儒家是有差異的,在回答為什么讀《論語》、《孟子》的時候往往不回答這些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并不是一個完整的一個思想,中國的一個完整的思想是儒家和道家的結合。
儒家的思想是講進取的,“三不朽”就是進取。但是一個人的思想不僅僅是進取,你天天在那里跑,總要躺下來休息,進取與非進取是要結合的。有人說中國文化之所以幾千年不斷,就是因為是“儒道相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