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培訓學院在深圳的人才市場做過實驗,發(fā)現經過四年本科教育的人不如經過半天職業(yè)培訓的人更有職業(yè)競爭力。隨機抽取了樣本,也就是在報名應聘的上萬人中隨機篩選,進行培訓后的應聘,篩選了多次,體會如下:學了四年的人所拿到的工資,要比訓練半天后去求職的人差很多,一般地講,前者的錄選率是后者的50%,經過半天培訓的人,成功率在80%以上,而且比沒經過培訓的人工資平均多出25%。
上學四年就是做了“鑄劍”的工作,裝了很多的知識,但是他倒不出來,缺乏和企業(yè)的接口。半天的培訓,就做了一個軟管的作用,把他的知識和企業(yè)結合起來了。例如,一般的人去應聘,都會是“自我能力導向”,我具有什么能力,我可以為企業(yè)做什么貢獻,我原來還做過班長,得過什么獎。但是經過培訓的人知道,應聘不是以能力為導向,而是以需求為導向的,所以他的表達是這樣:我查閱了你們的網站,看到了董事長的講話,我知道這個企業(yè)是處在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時期,那么和第一次創(chuàng)業(yè)相比,我們需要更高的知識化、更高的專業(yè)化,我認為在這個方面,我可以提升企業(yè)的能力。他已經知道了客戶的需求,一說就中了,不但人力資源經理滿意,到了老板那里也滿意,很快過關。為什么呢?因為四年中學了知識,但沒有學知識如何為企業(yè)所用,甚至連學市場營銷專業(yè)的,也沒學過怎么銷售你自己。而培訓過的人,先上網查資料,再研究,針對需求來提供方案,中選率就達到了80%以上。
教育也很有用,但是培訓師可以指出最有針對性的,就是缺口上的最稀缺的元素給他,使這些人立刻成長起來。有些人承載了太多的知識,但缺少智慧,太少的智慧駕馭太多的知識,永遠被別人所駕馭。能當老板的這些人,卻往往是以很少的知識、很大的智慧去駕馭別人,智慧大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