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遺憾粽子古怪的形狀:淡青色的箬葉折成了尖銳的四個角,森森然,極不順人眼。端午時節(jié),母親準備了用具,將箬葉泡軟,又把糯米洗凈,浸透,瀝干水分。我也在幫忙,可惜我做的粽子形狀萎縮,自覺喪氣,所以突發(fā)奇想,何不給粽子作一下改良呢。
“這粽子怎么都要有角,不能做個圓粽子嗎?”父親聽了,在邊上大笑起來。母親卻說:“圓粽子倒是不曾聽說,不過你可以做一個?!蔽覛g呼起來。取過箬葉,比劃設(shè)計了一番,終于做成了一個圓粽子,規(guī)則倒是不甚規(guī)則,但總算是少了棱角。
待我從外頭回來,母親早就把粽子燒好了。我挑出了我自做的大圓粽,扯去線。醬黃色的圓粽,一股香味沖入鼻端,引得肚子直“嘀咕”。然而我卻不知該如何下口,一咬勢必粘得滿嘴都是。如是四角粽,先吃一角,再吃另一角,盡可慢慢吃下去。
等我步入社會,在社會中飽嘗生活的無奈,才明了做人或許就猶如這粽子。
分析:媽媽做的粽子有棱有角,森森然,極不順人眼,吃起來卻非常地方便。而我做的圓粽,少了棱角,吃起來卻不知如何下口。
感悟:有的人圓滑如魚,一觸即走,自身固然圓滿無傷,但于人無益。有的人有棱有角,模樣不怎么樣,也常常觸碰他人,但卻常常能與人方便。這兩種人都不見得會在生活中受人歡迎,其實做人要像中國的古錢幣,外圓內(nèi)方!
規(guī)勸:做人要外圓內(nèi)方:對外要圓潤不傷人,對內(nèi)堅持自己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