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來講漢代無為而治之后的執(zhí)政,那么在無為而治過程中,實際上我們講是無為是相對,無為中包含著有為。那么漢景帝時期,任用了一個酷吏叫寧成,這個寧成也是非常非常厲害,那么他對這些地方的黑社會也是用非常嚴厲的手段,據說跟郅都一樣,他沿襲了郅都的做法,該殺的殺,該抓的抓。當時人對寧成有一個形容,形容寧成是什么?說這個寧成施政,他來治理地方的時候,相當于什么?有點像狼來看著羊,是這么一種比喻,狼牧羊,放牧的牧。如同狼牧羊,狼給羊放牧,你想這個羊好得了嗎?隨時都要吃這個羊,這個羊嚇壞了,整天生活在驚恐的氣氛當中,這是寧成,非常厲害。所以我剛才說了一個是對那些貴族,一個是對農民,鎮(zhèn)壓農民起義,一個是對這些地方的世家大族,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所以漢朝從無為到有為,不是馬上實現的,而是有一個過程。 漢朝政府的有為,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對藩國叛亂的鎮(zhèn)壓。就是漢景帝時期,對地方的藩國,采取了鎮(zhèn)壓的態(tài)度,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被中央給鎮(zhèn)壓了。開始中央對于地方的這些藩國態(tài)度非常緩和,漢文帝時期對于地方一再忍讓,漢景帝開始對他們怎么樣?也是一再地忍讓、一再地退讓。但是那個地方的藩國對中央怎么樣?得寸進尺,他把中央的忍讓當做軟弱。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當時朝廷很多大臣,還有很多其他的有眼光的人,都跟朝廷說,這個地方的問題必須要解決,不能再這么一位地退讓。還是就是漢景帝時期的晁錯,他提出了“削藩策”,就是要削弱地方,那么最后這個地方怎么樣?終于他們覺得自己的翅膀硬了,地方的藩國特別像吳王劉濞,他自己想稱帝,他想顛覆中央,他這個野心,你怎么忍讓,這個野心也不會消失的。所以漢景帝的時候發(fā)生了吳楚七國之亂,七國,吳、楚、趙、膠東、膠西、濟南、淄青,這七個小藩國聯合起來開始反叛中央,公開地反叛中央。過去他可能在底下暗中干一些事情,現在不暗中干了,公開干了,公開向中央宣戰(zhàn)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央也沒有辦法了,只好應戰(zhàn),那么最后漢景帝時期平定七國之亂了。那么平定七國之亂之后,中央馬上繼續(xù)解決這些地方的藩國問題,進一步削弱減少他們的地盤,削弱他們的權力,削弱他們的實力,那么這也是在當時,漢代的中央政府的有為,所以我們說無為中包含著有為,有為越來越多,有為的成分越來越大。 (全文) 現在我來講漢代無為而治之后的執(zhí)政,那么在無為而治過程中,實際上我們講是無為是相對,無為中包含著有為。那么為了說明無為為什么包含著有為,那我現在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在我們現在的《漢武大帝》這個電視劇中,實際上涉及到了。在漢武帝時期,有兩個貴族,也是大臣,一個是魏其侯竇嬰,一個是武安侯田蚡,那么魏其侯竇嬰和武安侯田蚡呢,他們倆勾心斗角。魏其侯竇嬰他是竇太后家里的人,竇太后的親戚,這個田蚡呢,武安侯田蚡他是王太后家的人,王太后的親戚,那么兩個人屬于不同的家族,兩個家族當中呢,由于竇太后的去世呢,這個竇家的人開始失勢了。也就是魏其侯竇嬰開始失勢,田蚡他有王皇后來給他坐鎮(zhèn),所以她能給田蚡撐腰。那么兩個人沖突有這么一件事情,有一次,竇嬰的一個好朋友,灌夫。他碰到了田蚡,田蚡可能也是客氣,因為竇家已經失勢了,竇家的勢力正在衰退,正在衰落,因為田蚡他的勢力正在上升,他的趨勢正在上升。所以很多人都愿意投靠田蚡,對竇家的人好像比較冷漠了,但是竇嬰感到心理不太平衡,那么竇嬰的好朋友灌夫,有一次碰到了田蚡.田蚡呢,跟灌夫說,說我想到竇嬰那兒去,跟他聊一聊,大家交往交往嘛,聊一聊,走訪走訪他??赡芴锿`說這個話是隨便那么一說,大概是客氣,就像我們現在說有時間我去你那兒去,過兩天我去你那兒,他就是這么客氣,并沒有當真。田蚡本人并不是當真的,但是灌夫呢,可能就當真了,灌夫回去,就和竇嬰說了,竇嬰也當真了,那么當真以后呢,據說這個竇嬰第二天,起得非常早,起早干嘛呀?打掃庭院、打掃房間,準備迎接貴客,因為田蚡當時他的勢力很大,田蚡當時是丞相,他的勢力很大,結果竇嬰很早打掃庭院、打掃房間準備迎接貴客,讓妻子到集市上去買肉買酒,準備迎接貴客。結果到那天呢,左等不來,右等不來,田蚡根本沒有來。竇嬰當然就很生氣,灌夫也很生氣,覺得你戲弄我們,耍我呢,覺得你看我們竇家因為竇太后死了,竇家現在失勢了,你就開始欺負我們,開始看不起我們,開始戲弄我們。這個灌夫就到田蚡那兒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