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會思維嗎?這個提問本身看上去似乎帶著挑釁性和污辱性。這當然也不完全是現(xiàn)代中國人的錯,從咱們的老祖宗起就不懂邏輯思維。除了墨子有點萌芽觀念,諸子百家拿手的只是模糊思維。
一、概念不清
邏輯涉及的是概念、判斷和推理。從老祖宗起,咱們就從不知道給出概念的邏輯定義?!暗馈薄叭省薄笆ト恕薄熬印薄靶∪恕蹦酥梁笫赖摹袄怼薄皻狻钡鹊戎卮蟾拍?,從來不曾明確地嚴格地定義過。
概念不清的第一個后果,是我們不但熱衷于奢談某些連自己都莫名其妙的東西,而且還會為它們而激動,而瘋狂,而大打出手。百家爭鳴時,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墨子、荀子無不談“道”,吵得沸反盈天,卻從未想到他們心中的“道”可能根本不是一回事。到了偉大領袖,他老人家將此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教導我們∶“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研究問題不應該從定義出發(fā)”。因此他發(fā)動了文革來“反修防修”,直到十多年后中央《關於建國以來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才發(fā)現(xiàn)“對什么是‘修正主義’沒有作出明確的定義”。為了莫名其妙的“反修防修”和“打倒走資派”,竟然有那么多的熱血青年在武斗中送命,這恐怕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黑色幽默。
二、不證而論
咱們的第二個常見的思維毛病,是不懂邏輯學上的“充足理由律”,給出論點來往往不證而論,只有論點,沒有論據(jù)。這里隨便引兩句《老子》∶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這里的三句話,每句都是論點,毫無論據(jù),實際上是三個彼此毫無相干的結論。翻成白話∶“古代善于實行‘道’的人,是去愚弄百姓,不是教育他們明白事理。聰明的人民是難以統(tǒng)治的。所以,用開發(fā)民智去治國只會坑害國家;反過來就會給國家造福?!?/p>
請看,這里哪一句話不是先入為主,強加于人?最后那句話用“所以”(“故”)引出,看上去貌似基于前面的論證的結論,其實只是與前兩個結論并立的另一結論。比起西方那些“難治之民”來,中國百姓是最易治理的馴服工具,然而西方卻不會象中國那樣周期性地發(fā)生暴亂,可見“智民難治”的結論并不自動導出“以智治國是禍國”的結論。就算勉強把最后這個結論說成是由前面的論點引伸而來的,它仍然只不過是建筑在未經(jīng)證明的兩個論點上。愚民如果是暴民,又何嘗“易治”?
這種“不證而論”的傳統(tǒng)在近代得到空前的發(fā)揚光大,偉大領袖在內部講話中就斷然表示過他不相信有什么“充足理由律”,因為無產(chǎn)階級和資產(chǎn)階級“公婆各有理”。而人民似乎也毫未感到世上有講道理的必要。於是中國便成了一個世上獨一無二的實行“口號治國”的國家。我每次回國,都要震駭于國外見不到的那些巨幅標語,它們以上帝般的權威口氣,不容置辯地命令或教育人民應該怎么去過日子。我們早已習慣于不加思索地接受這些毫無根據(jù)的命令,如同敬愛的林副統(tǒng)帥說的∶“理解的要執(zhí)行,不理解的也要執(zhí)行。”在古代,咱們埋頭做忠臣孝子,在現(xiàn)代,咱們埋頭“斗私批修”,同樣的毫不躊躇,同樣的無怨無悔,卻沒人問一聲∶“什么算‘忠’?什么算‘孝’?為什么‘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為什么要‘痛打落水狗’?提出這些口號的根據(jù)是什么?”
三、亂用類比推理
咱們第三個常見的思維毛病,是亂用類比推理,從毫不相干的事物或自然現(xiàn)象中推導出人生大道理。這里再隨便引《老子》作例證∶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按,此據(jù)馬王堆帛書,下不注),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是以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為之爭?!?/p>
這里由一連串的“是以”連接起來的連鎖推論方式,本來在邏輯上就是毫無價值的。然而這一切推論,竟是從“水往低處流”這個自然現(xiàn)象中導出來的!因為江海位置低下,能納百川,所以圣人為了爬上去統(tǒng)治百姓,就必須先伏低做小,這算是什么推理?就算“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的道理成立,它與促使水流動的地心引力又有什么鬼相干?
這種聯(lián)想,使我們象尼采筆下的“超人”那樣,從此山的山巔一步就跨到彼山的山巔,在概念之間作狂野的“飛躍”。美國漢學家費正清早就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例子指出過這種“連鎖推論”的荒唐。該“理論”從“個人”到“天下”層層放大,連續(xù)飛躍,毫無邏輯上的聯(lián)系,卻被讀書人奉行了兩千年,其間竟沒有多少人想想∶一個人就算是修身修到活佛的境界,難道就會自動具備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能力不成?兩千年下來,似乎只有一個曹孟德敢于公開承認他愿意使用象陳平那樣的“盜嫂受金”者來治國。
這個亂用類比推理乃至文學比喻的傳統(tǒng),至今仍在讓咱們每時每刻發(fā)揚光大。
四、以“經(jīng)典”作為論據(jù)
第四個常見的思維毛病,是以“經(jīng)典”作為論據(jù)甚至論點的來源。中國的古代“思想家”,似乎離開了權威的話就寫不了文章。老子沒有權威可引用,便捏造個“古之圣人”出來。到了莊子,便虛構了一個“仲尼”,一會兒把他當神靈附身的巫師,借他的口來假傳圣旨,一會兒又把他當批判嘲笑對象??鬃与x了文王周公,孟子離了孔子,似乎都要害失語癥。
到了后世,讀書人的全部智能都用來“代圣賢立言”,全國人民兩千年如一日地靠三四個死人的智慧討生活。就連弄點閑情逸致的詩文歌賦,也要把它們變成王愷與石崇式的斗富,比賽誰家囤積的典故多。宋儒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如果孔子不生出來,古往今來的幾十億甚至幾百億人便統(tǒng)統(tǒng)沒了腦袋。這種“吃死人大戶”的千年“人民戰(zhàn)爭”,蔚為文明史上的奇觀!
林副統(tǒng)帥真是吃透了中華文明的一位好同志。他仿照《論語》的方式,下令編篡了小紅書,用“一句頂一萬句”的格言治國。
五、以偏概全
最后一個常見的思維毛病,是以偏概全,亂作歸納推理,把個別的、一時的現(xiàn)象當作普遍的和永恒的。這樣的例子,翻開《四書》比比皆是∶
“巧言令色,鮮矣仁?!钡坪醪⒉环胖暮6詼剩驗樘热绱?,西方從推銷員到政治家就沒有一個好東西,因為他們推銷或競選時沒誰不巧言令色的,而國內那些晚娘臉售貨員似乎可以據(jù)此堅持她們的“豐矣仁”了。
這亂歸納的傳統(tǒng),到了偉大領袖便登峰造極∶
“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睌橙朔磳︽捂剑覀兙鸵捂?,敵人擁護民主,我們就要反對民主。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在某些情況下,這個歸納是成立的。不破了邪的、壞的,好的、善的確乎立不起來。然而如果把它推廣到“破舊立新”上便大錯特錯了,因為第一,新和舊并不一定是水火不相容的,不破舊,不一定便不能立新。第二,舊的不一定就是壞的,新的也不一定是好的。
“諸矛盾中必有一個是主要矛盾,解決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了。”在微觀上,辦事自有輕重緩急,此論作為一種策略尚有參考價值,雖然解決了急事、大事不一定導致“緩”事、小事的順利解決。例如我現(xiàn)在有吃飯和寫文章這兩件事要做。如果我餓得眼冒金星,文章顯然是寫不出來的,所以必須先去吃飯。然而胃里充足的食物只提供能量,并不提供靈感?!俺燥垺焙汀皩懳恼隆边@兩個“矛盾”在本質上毫無聯(lián)系。我就是吃了山珍海味也未必就能“綱舉目張”而“一飯詩(矢)百篇”。在宏觀上,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此論也確實成立。例如打仗,一旦突破了敵人防線的最薄弱處,對方也就潰不成軍了。然而將此上升為國策,提出什么“以鋼為綱”、“以糧為綱”就是笑話。試問國民經(jīng)濟中什么是綱,什么是目?有哪一個行業(yè)是可以忽略、哪一個行當又是重中之重?科學中又有誰是“萬王之王”,必須優(yōu)先發(fā)展?
以上五種重大邏輯缺陷,使諸子之書成了格言集錦,而不是思想家的理論著述。它們當然是古老智慧和人生經(jīng)驗的結晶,但卻不是邏輯上井然有序的思索推理結果。然而兩千年下來我們卻只為其中的智慧閃光而迷醉,看不到其思維方法的缺陷?!跋忍觳蛔恪保▊鹘y(tǒng))加上“后天失調”(現(xiàn)代教育),便害得中國人成了不會邏輯思維的民族。
為此首先必須將邏輯學開為所有學科的必修課。說到底,治療愚蠢的良藥是合理的教育,我覺得這是國家應作最大投資的項目。
原文:《中國人思維的五大邏輯缺陷》,作者:蘆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