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不到貨可能是個計劃問題
程曉華
2014-1-8
很多人問我,程老師,我們是“小公司”,經(jīng)常被那些“著名的供應商”如三星、英特爾、松下等邊緣化,下了訂單卻拿不到貨,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我說,其實,即使大如富士康、偉創(chuàng)力、華為、TCL等公司,在很多著名供應商那里不也是“小公司”么?
這個問題很多人跟我探討過,結合我過去在F公司的經(jīng)驗以及他們的實際情況,我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公司“拿不到貨”的原因,不是因為自己是“小公司”,也并非是他們的采購不努力,而是他們的“計劃”有問題,計劃是供應鏈管理的靈魂,是大腦。
這也是很多公司實施ERP之后,在客戶服務水平、庫存周轉率方面,并沒有根本性提高的原因– 他們把所有的物料都是采用“一個策略”來跑MRP,做采購計劃,這自熱而然就會導致“該來的不來,不該來的都來了”的情形出現(xiàn)。
大家知道,我們通常情況下把物料分為ABC來管理,還可以按照不同的屬性分為專用物料、公用物料、風險物料、戰(zhàn)略物料等等;同時考慮物料的可得性(availability)等因素,我們可能還會定義出“超級A”(AAA)的物料。我估計很多人講的“拿不到貨”都屬于這個超級A的范疇。
如果你把超級A的物料計劃、補貨計劃跟其他物料都是一個玩法,那么,你無論是從原廠拿貨,還是經(jīng)銷商、代理商拿貨,那十有八九都是有危險的。
傳統(tǒng)的MRP的補貨方法一般是所謂lot for lot,批對批,或者叫按需訂貨,其實就是“定期不定量(fixed timing,unfixed quantity)”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這個適用于大多數(shù)普通物料;訂貨點法里面還有幾種組合,如“不定期定量”、“定期定量”及混合狀態(tài)下的“不定期不定量”。
我這里要講的其實恰恰是那種被專家學者們認為“不好使”的“定期定量”法。
所謂的定期定量就是在固定的順環(huán)周期下,每次補充同樣數(shù)量的庫存。
專家學者們之所以認為此法“不好使”,是因為他們憑想當然認為這種方法只適用于物料需求穩(wěn)定的情況下,而實際需求是卻是波動的,所以他們認為這個方法適用范圍太小,不值得研究,當然更寫不出論文來,因為這無法應用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一般人看不懂的高等數(shù)學,而沒有這些東西,論文質量就是不高的。
其實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實踐經(jīng)驗,實際的供應鏈問題看起來很復雜,但正如約束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高德拉特博士所講,事情本身都有其“固有的簡單性(inherent simplicity)”。超級A的問題看起來很復雜,解決方法其實很簡單,你只要解決一個“定期定量”補貨的問題就可以了。
因為你只要定期定量地給供應商下單,你的需求就是長期的、穩(wěn)定的,對供應商來講,這是個天大的好事,因為它可以實現(xiàn)“均衡生產(chǎn)(Balanced Production)”。
當然,方法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這還是要看你物料需求的具體情況,如需求的連續(xù)性、波動性、產(chǎn)品生命周期(PLC)等等,從而決定補貨的周期、數(shù)量。同時,你還要考慮你能夠承擔的庫存風險以及跟供應商的合作協(xié)議,最終做出判斷,并定期檢討。
組織結構上,如果你的超級A物料數(shù)量比較多,總價值比較大,你需要專門的人去管理,并建立專門的管控流程。如我在F公司管手機供應鏈的時候,我親自從幾萬個物料編碼里面,選出并定義了大概30個AAA物料,日常平均庫存在一個億人民幣左右,占我們總體庫存大概10%的比例。這些物料的日常庫存、下單、在途控制,我?guī)缀趺刻於家H自瞅幾眼,做些分析之類的工作,因為這些“金子般貴重”的物料的管理是不可以稍有閃失的,供應商都是“著名的”,如TI/ST/NXP等等;采購周期往往都是上百天的,一旦產(chǎn)生物料短缺,那就不是停產(chǎn)幾天的事情了,可能要幾個周,甚至是更長的時間;但是一旦產(chǎn)生呆滯庫存,那也是災難性的,壓力之大是可以想象的,必須“謹小慎微”,“算了又算”。
總之,供應鏈管理過程中的很多問題,看起來是采購、生產(chǎn),甚至是銷售、客戶、供應商、采購的問題,其實大多是個計劃問題。如同一個人一樣,大腦不靈,四肢再發(fā)達,又有什么用呢?
作者程曉華(John Cheng),《制造業(yè)庫存控制技巧》、《CMO首席物料官》著作者;“TIM全面庫存管理”體系創(chuàng)始人、咨詢師,“制造業(yè)庫存控制技術與策略”課程創(chuàng)始人、講師;15年制造業(yè)工作經(jīng)驗,5年咨詢業(yè)經(jīng)歷。WEB:www.chengito.com QQ: 1970985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