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華,陳錦華講師,陳錦華聯(lián)系方式,陳錦華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領(lǐng)導力訓練、NLP教練技術(shù)總教練、演說家訓練
46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陳錦華:二十四孝圖文
2016-01-20 45235

二十四孝圖文

知道“二十四孝”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知道“二十四孝”的年輕人,更是少之又少。我們看教育的“教”字,左“孝”,右“文”,教者孝之文也。教育就是要從孝開始。在中國傳統(tǒng)當中,“孝”的這個概念,在教育當中,既是一個始發(fā)點和出發(fā)點,又是一個永恒的基礎(chǔ)。時代會變遷;知識會更新,但是傳統(tǒng)中國更重視永恒的“孝”,它是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變遷的,是不應該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有所變遷的,它應該是作為人都應該掌握和理解的東西。中國文化的基礎(chǔ)就是這個“孝”字!“孝”字上“老”,下“子”,也就是強調(diào)血緣關(guān)系的延續(xù)性。每個人只不過是人類生命長河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你今天是小輩,明天就是長輩,你今天不孝敬你的長輩,那么你怎么能指望當你變老的時候,你的小輩來孝敬你呢?如果沒有這種孝敬之心,人類的血緣之環(huán),又怎么能夠一環(huán)一環(huán)地傳接下去呢?“孝”在今日社會,似乎已是一個“過氣”的詞,人老珠黃般,逗不起眾人的欲望了。我們讀《二十四孝》,感覺那似乎是十分遙遠的故事。其實細細想來,它好像又近在咫尺,離我們并不遠。

《二十四孝》影響中國社會600多年,古人盛贊的這“二十四孝”,有多少是我們今天可以做到的呢?“鹿乳奉親”可以勉強做到,“負米養(yǎng)親”“親嘗湯藥”“拾葚養(yǎng)親”“行傭供母”“打虎救父”“棄官尋母”等等,也許可以勉強做到。還有一些是我們絕對做不到的了,如“孝感動天”“埋兒得金”“懷橘遺親”“哭竹生筍”等等。有些我們咬咬牙也許能做到,但已是沒有必要了,如“嘗糞心憂”“賣身葬父”“刻木事親”“扇枕溫衾”“聞雷泣墓”“臥冰求鯉”“恣蚊飽血”“親滌溺器”等等。時代不同了,古人能做的,我們未必能做;古人須做的,我們未必必須做;古人做得很好的,我們未必做得到。我們讀《二十四孝》,當以同情之心去了解古人。他們也許并非看重這些形式,要后人件件照辦;而是想通過這些故事,告訴我們?nèi)耸篱g還有“孝”之一字!

為什么要“孝”?

古人的解釋也很簡單,“孝”就是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一種回報,叫做“慈烏反哺”:父母給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寧愿自己挨餓受凍,也要讓你吃飽穿暖,所以你要照顧父母之溫飽;你在父母懷抱有三年時間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賴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

中國文化是很“實際”的,現(xiàn)在又正是一個“實際”的社會,我們這社會的“孝心”,也該是很重的罷?我們在幾乎所有方面都講究一個“投資回報率”,可在孝上為什么不呢?

人只有回歸自然,釋放本性,才能真正做到孝,也才能做好孝。

讓我們唱起普通人的贊歌吧,贊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軀中的錚錚傲骨。

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倫理思想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tǒng)道德行為準則之一,另一個基本傳統(tǒng)道德行為準則是忠。幾千年來,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甚至作為區(qū)別人與禽獸的標志。忠孝是圣人提出來的,卻不是圣人想出來的。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chǎn)物。
  我們知道,從古至今,“孝”字占據(jù)著幾乎全部人的思想意識。不論年長、年幼,都遵循著“孝”。古時候的“孝”便為“順”,孝順永遠連在一起,最后終于成為專有詞。一家之中,父親為一家之主,兒女必須言聽計從,不論對錯,一律服從,這也是孝的一種體現(xiàn)。
  而今,“孝”的含義有了進一步的改變,從一味順從,深化到了求大同,存小異,從精神、物質(zhì)兩方面來盡孝。我們經(jīng)??梢园l(fā)現(xiàn):每當周末,一些老人的家里總是兒女滿堂,聚在一起,對老人問寒問暖,給老人買補品,陪老人談天,孫子們也向老人匯報好成績,逗老人開心,這是新時代孝的體現(xiàn)。
  社會在一天天地進步,從古時的一味順從發(fā)展到今天的物質(zhì)、精神兩方面盡孝,無一不體現(xiàn)出中國人對“孝”的重視。
  孝道是我們中國人最突出的美德。轉(zhuǎn)載此圖文就是想提醒大家無論順境逆境,開心悲痛,都莫忘了父母之恩。
  枝葉繁盛的樹木,扎根于厚實的土地;流水湯湯的江河,溯源于雪嶺山脈的蘊藏;烏鴉孝親反哺,羔羊感恩跪乳,動物尚且懂得回報于親恩;萬物之靈的人類,也從“上代而來,從己而出”的血緣關(guān)系中,將人性的真愛與善美發(fā)揮到極致,推及宗族、群我,傳承了代代的倫理之愛,穩(wěn)固了人類生活的秩序。
  為什么要“孝”?古人的解釋也很簡單,“孝”就是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一種回報,叫做“慈烏反哺”:父母給你生命,所以你要善待父母之生命;父母寧愿自己挨餓受凍,也要讓你吃飽穿暖,所以你要照顧父母之溫飽;你在父母懷抱有三年時間完全不能自立,完全依賴父母而生存,所以父母死后你要守孝三年。
  最近一段時間,河北省滄州市育紅小學的孩子們?yōu)榻虒W樓走廊里新添的一幅幅圖畫所吸引。原來,學校為了在學生中開展行孝教育,將古代廣為流傳的“二十四孝圖”貼進了校園。對于學校的這種教育方式,廣大學生家長或褒或貶,議論紛紛。(《燕趙都市報》5月10日)
久違的二十四孝圖進入校園,在當下語境中頗有些驚世駭俗的意味。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來說,二十四孝圖無異于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天方夜譚,莫說他們,就是我們這些成年人,又有多少人能描繪出這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故事的梗概?
記得在我們上學時第一次聽到“二十四孝”這個詞,好像是在讀魯迅作品的時候。是從文豪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片段轉(zhuǎn)述”和課文注解中知曉其存在,而不是直接獨立閱讀這些故事的原文?!肮蘼駜骸边@類極富沖擊力的字眼從此在我們心中扎根,我們甚至不知道那些故事的具體細節(jié),就不假思索地接受了“二十四孝=罪惡的封建糟粕”這樣一個全等式的定論。合上書本,和我們一樣大的孩子們立刻把它扔得遠遠的,生怕沾染上“封建糟粕”的晦氣。
自“五四”以來,直至“文革”的“破四舊”,延續(xù)百年的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全盤批判和摧毀。舊世界的文明在我們眼中一團漆黑,傳統(tǒng)文化幾乎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國民已不再需要獨立的思考,把持了話語權(quán)的新文化運動闖將們已為我們判定了一切。對于一團漆黑的“鐵屋子”,刀劈斧砍徹底砸爛,顯得那么天經(jīng)地義和順理成章。
與其說我們在改造文明,不如說我們在逃避文明。我們不敢正視、也不愿正視自己祖先創(chuàng)造的文化,我們沒有興趣真正用心去鑒別它的精華與糟粕、它的可愛與罪惡?!澳切〇|西就是糟粕”———我們就是這樣懶惰,以為這樣就能獲得文化的安全感和新生的涅槃。
其實“二十四孝圖進校園”這個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本身并不重要,學校具體怎樣做才更加穩(wěn)妥也可以商榷,在這些細節(jié)上做淺層的、基礎(chǔ)的技術(shù)糾纏頗有些不得要領(lǐng)。要害處在于,它牽引出了一個真正重大的命題:對于我們逃脫不了的文明臍帶,是正視還是逃避?是企圖全面扯斷還是以敬重之心穩(wěn)妥處理?是蠻橫地以歷史的“定論”繼續(xù)敷衍,還是真正給予理性的審視和鑒別?對于我們民族延續(xù)至今的文明,對于先人創(chuàng)造的混雜了無數(shù)精華與糟粕的文化成果,我們應該以一種怎樣的態(tài)度來面對?
不論傳統(tǒng)文化是怎樣的珠玉與污泥混雜,它注定是我們必須冷靜面對的東西。任何一個民族皆是如此。祖先創(chuàng)造的東西,好的壞的,奪不走,也賴不掉。任何民族都必須立于先人創(chuàng)造的文化根基之上,才真正談得上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和文明的“自新”。少數(shù)人判定、全民不假思索地毀棄,無異于文明的自虐。
對于自己文明的態(tài)度,也是檢驗一個民族是否真正成熟的重要方面。鼓起勇氣,冷靜、理性、坦然地面對傳統(tǒng)文化的一切,從中鑒別、汲取和揚棄,重建這種已經(jīng)喪失了的文明傳承的理性態(tài)度和能力,我們不妨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是的,和孩子們一起學習。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m.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