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峰,吳寶峰講師,吳寶峰聯(lián)系方式,吳寶峰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吳寶峰 薦 優(yōu) 2022年度中國20強講師
AI戰(zhàn)略定位商業(yè)模式上市孵化實戰(zhàn)落地專家
28
鮮花排名
328
鮮花數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吳寶峰:他和任正非纏斗20年,干出堪比華為的大事,卻鮮為人知
2016-09-11 2762

和他同時代的柳傳志、張瑞敏早就聲名遠播,和他纏斗20年的任正非更是家喻戶曉,只有他至今鮮為人知。




在第一代企業(yè)家中,侯為貴幾乎是知名度最低的。和他同時代的柳傳志、張瑞敏早就聲名遠播,和他纏斗20年的任正非更是家喻戶曉,只有他至今鮮為人知。



2016年1月,執(zhí)掌中興30年的侯為貴正式交棒,標志著一個時代的落幕。30年前他在“七國八制”的圍剿中起步,30年后他的企業(yè)一舉擊敗西門子、諾基亞,位居全球通信廠商第四位,并與華為一道,將愛立信、阿朗逼至死角。





初次試水




侯為貴1942年生于西安,大學畢業(yè)后當了一名中專老師。后來,學校改為航天部691廠,侯為貴也從老師變成技術員,歷任技術科長、技術副總。



80年代初,在錢學森的要求下,691廠開始研究半導體技術。侯為貴作為骨干,被派往美國考察。在那里,他就像“到了另一個星球”,震驚之余,每天接受市場的洗禮。



在國內做集成電路時,廠里不考慮成本,電鍍很厚,幾個微米。美國人說,你們這是亂撒錢,電鍍并不需要那么厚。對方的話讓侯為貴第一次萌生了市場和成本意識。



回國后,不甘心當一輩子技術員的侯為貴決定創(chuàng)業(yè)。1985年,他說服領導,以技術引進為由,前往深圳創(chuàng)辦了中興半導體。最初想做IC,但那是個燒錢的行業(yè),為了求生存,他只好從電風扇、電話機等做起。



這些產品技術含量低,利潤薄。以電話機為例,每臺賺幾毛錢,200多號人干一天還拿不到200塊,人均創(chuàng)收不如一個修鞋工。但通過做電話機,侯為貴接觸到程控交換機,他敏銳地意識到,通信業(yè)在未來將會迎來大發(fā)展。




創(chuàng)業(yè)初期,侯為貴(右三)和同事們在一起




當時,國內通信市場被NEC、愛立信、朗訊等國際巨頭壟斷,分別有來自7個國家和8種制式的機型,業(yè)界流傳著“七國八制”的說法。侯為貴夾縫中求生存,針對農村市場,推出第一代程控交換機。



憑借這一產品,中興擺脫苦日子,銷售額很快突破一個億。但苦惱隨著而來,股東們開始為利益而爭,侯為貴不愿看到中興陷入險境,開始在產權上做文章。



1993年,侯為貴等技術元老自籌資金,成立維先通,并與691廠、深圳廣宇共同組建中興通訊,在國內開創(chuàng)了“國有控股,授權經營”的全新模式。通過這一制度設計,侯為貴避免了股東的過多干涉,爭取到更多的自由度。



這次制度創(chuàng)新后來成為中興成長的重要推手,使中興避免了國企“巨龍”式的悲劇。


不搞技術崇拜




侯為貴工程師出身,做了幾十年的技術專家,但他對技術并不迷信。多年的市場摸爬滾打經驗告訴他,技術必須緊貼市場,過快或過慢都不行。



摩托羅拉當年因為技術崇拜,推出野心勃勃的銥星計劃,最終卻因為技術超前,投資巨大,以慘敗收場,搞得元氣大傷。侯為貴目睹了這一切,對市場多了一份敬畏,他的目光總是專注于技術和市場的結合點上,這讓他有鷹一樣銳利的眼光。



2001年做小靈通時,這種產品并不受專家和企業(yè)待見。日本京瓷曾找華為合作,華為以技術落后為由拒絕了。在中興內部,很多技術人員的觀點和華為一樣。更要命的是,國家的政策搖擺不定,曾幾度下令封殺、緩建。



侯為貴不為所動,他站在市場的角度,反駁了質疑者:第一,國內電信業(yè)分拆后,電信和網通為了生存,對小靈通有迫切需求。第二,小靈通技術在日本很成熟,UT斯達康在國內已經布局。第三,與移動相比,小靈通資費低,單向收費。



基于這樣的判斷,中興堅持做小靈通。此后,隨著國家政策放開,中興贏得了大單。在鼎盛時的2003年,小靈通一度為中興貢獻了1/3的收入。






很快,相似的一幕再度上演。



聯(lián)通上馬CDMA之初,華為認為CDMA95技術落后,轉而重金豪賭技術更先進的CDMA2000。侯為貴不以為然,在他看來,95標準并不遜色于GSM,發(fā)展2000要從95積累技術。退一步來講,即使聯(lián)通沒有采用95,中興也可以尋求海外市場。



最終的結果是,聯(lián)通采用了CDMA95,中興再次成為最大的贏家。兩場戰(zhàn)役,中興完勝華為,趁機縮小了與華為的差距。



時值互聯(lián)網的寒冬,全球通信巨頭都在茍延殘喘。華為經過2000年的急速擴張后,也遭遇業(yè)績大跳水,任正非不得不寫出《華為的冬天》。而中興卻逆勢成為當時表現最好的通信廠商,這其中被譽為“過冬棉被”的小靈通和CDMA功不可沒。


低成本嘗試




重視市場,并不意味著忽視技術。只不過,和華為重金豪賭某一技術不同,侯為貴采取的是一種低成本嘗試的策略。具體來講,中興不排除任何一次新的機會,也不會在某個機會上過多下注,只有在形勢明朗后,才會大規(guī)模投入。



這種策略源自市場的教訓。北電、摩托羅拉等國際巨頭,都曾因為冒進盛極而衰,有的甚至徹底倒下。另一方面,保守同樣害人,曾經叱咤風云的諾基亞,就栽倒在以前的功勞簿上。為了避免類似的悲劇,最好的策略就是全面跟蹤,一個也不落下。



在3G投入應用前,市場上有WCDMA、CDMA2000、TD-WCDMA三種制式,背后的主導者分別是歐洲、美國和中國。由于信息產業(yè)部久拖未決,各廠商不得不三頭下注。



雖然都是三箭齊發(fā),但側重點不一樣,華為采取一貫的壓強原則,投入幾千人的研發(fā)團隊,以壓倒性的物力和財力,豪賭被公認為是主流的WCDMA。



與華為不同,侯為貴采取中庸策略:不放棄WCDMA,適度投入;依托CDMA95,向CDMA2000過渡;與大唐共同起草TD-WCDMA,爭取政府的支持。






TD-WCDMA是中國第一次嘗試國際標準,大多數廠商信心不足,敢于大規(guī)模投入的寥寥無幾。但侯為貴斷定,這是一次政府意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必定會在政策上給與大力支持,因此進行了長期的跟蹤研究,最初只投入了幾十人,后來逐漸增加到3000多人。



2009年,中國移動獲得TD-WCDMA牌照。在設備招標中,中興憑借技術上的優(yōu)勢,毫無懸念地成為最大贏家。



雖然后來,WCDMA成為世界主流的3G標準,華為也因為這次豪賭,逐漸拉開和中興的差距,但侯為貴的選擇,無疑確保了中興的穩(wěn)健經營。


不輕言放棄




侯為貴做事穩(wěn)健,從不冒進,可一旦下決心做,就會變得非常固執(zhí),絕不輕言放棄。



聯(lián)通剛開始做CDMA時,曾在CDMA95和CDMA2000之間搖擺。1998年,好不容易選定CDMA95,在北京小湯山舉行投標,中途卻被有關部門緊急叫停,原因是與高通的知識產權問題尚未解決。



幾番折騰下來,包括華為在內的很多廠商紛紛選擇放棄。華為的判斷是:聯(lián)通在短期內很難上馬CDMA,即使幾年后上馬,也會選擇更先進的CDMA2000。



侯為貴也曾一度猶豫,在中興內部,甚至出現項目組被解散的情況。但最終,他選擇了堅持,繼續(xù)投入大規(guī)模研究。結果,在后來的招標中,中興幾乎成為聯(lián)通的唯一選擇。



2000年,TD-WCDMA被ITU接納為國際標準,眾廠商開始紛紛布局。但接下來長達八年的技術研發(fā)和政策等待期,卻耗光了大多數公司的激情和信心,他們有的中途觀望,有的則干脆徹底離場。中興是少數堅持下來的廠商,最終大獲全勝。






海外征戰(zhàn)20年,侯永貴的堅持不但讓中興活了下來,還活得很好。非洲是中興的重要市場,那里很多國家政局不穩(wěn),經常動亂,中興人幾乎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干活。



2007年,侯為貴派人去開拓索馬里市場,當地運營商安排兩輛配有重型武器的專車來接機,車上由全副武裝的保鏢坐鎮(zhèn)。深夜,酒店外傳來陣陣槍聲,一場激戰(zhàn)正在上演。



爭奪埃塞俄比亞市場時,很多歐美通信巨頭認為工程復雜,要在偏遠地區(qū)雇人挖溝,埋電纜,感覺很吃虧,中途選擇了放棄。但中興咬牙堅持了下來。



在這樣的堅持中,中興人一點點趕上巨人的步伐。2G時代,大局已定,很難翻盤;3G時代,中興主動出擊,開始嶄露頭角;到了4G時代,中興不但趕上了跨國巨頭,還在技術上取得一定的領先優(yōu)勢,力壓諾基亞,成為全球第四大通信設備制造商。









纏斗20年




講侯為貴,任正非是繞不開的一個人。兩人分別執(zhí)掌中國最大的兩家通信企業(yè),做事風格迥異。侯為貴知識分子出身,信奉老牛精神,做事講究平衡、穩(wěn)??;任正非軍人出身,信奉狼性文化,做事雷厲風行,敢于冒險。



兩人的“恩怨”從任正非赴深圳創(chuàng)業(yè)的那一天就開始了。起初,兩人惺惺相惜,一起探討民族通信業(yè)的未來,之后競爭日趨激烈,從最初的小打小鬧到最后的刀刃相見。



激戰(zhàn)始于1998年。那一年,華為在湖南、河南項目的投標書中,加入了打擊中興的內容。第二天,中興開始反擊,如法炮制。結果,中興贏得了訂單。



任正非不甘示弱,隨后在法院起訴中興,指責對方作引人誤解的對比。很快,侯為貴便以相同的理由狀告華為。雙方的關系劍拔弩張。



以侯為貴的性格,他不太愿意大動干戈。據說,華為剛開始告中興時,他一直想不通對方為什么要起訴。后來,隨著競爭不斷加劇,他也就慢慢習慣了。



在這場“中華”大戰(zhàn)中,中興贏得了更多賠償,而華為則贏得了更多市場。






此后,雙方的“戰(zhàn)火”延伸至國外,在印度、尼泊爾等地展開激烈爭奪。這期間,雙方你爭我斗,半路截住對方投標人員的事情時有發(fā)生。



競爭最激烈時,雙方員工以各種外號來“互罵”。例如,華為員工稱中興為26,暗喻對方是二流企業(yè),中興員工則稱華為是28,比26還2。不過,吵歸吵,雙方也明白,在國際戰(zhàn)場上,彼此離不開對方,2003年思科起訴華為侵權時,中興就曾發(fā)聲力挺華為。



事后,侯為貴總結說,我們跟華為的競爭總體上利大于弊,因為競爭激發(fā)了雙方員工的熱情。更重要的是,20多年的競爭,兩家的身體更強了,外國同行反而弱下去了。






“溫情文化”




侯為貴性格溫和,很少發(fā)火。



有一次,網絡事業(yè)部在南京開會,負責人陳杰請他去講話。不巧趕上飛機晚點,晚上7點的航班,到11點還沒起飛。侯為貴也不著急,一個人坐在候機廳里看書。后來,陳杰覺得太晚了,打電話讓他回去,他才回去。



他對下屬很親切,和員工溝通,從來不居高臨下,更多是一種咨詢式的交流:你覺得這個怎么樣?你有什么想法?只要不違反規(guī)定,什么都可以談。



他不輕易否定一個人,即使你犯了錯,也不會收拾你,或者一巴掌拍死。曾經有一個員工,大家都覺得他問題很多,建議辭退。但侯為貴認為此人有可用之處,屢次給他機會。



在中興的歷史上,侯為貴一共只免過三位高管,其中有兩位還被送到美國去學習。回國后,侯為貴給他們安排了新的工作。



他也從來不記仇。在創(chuàng)業(yè)早期,有個大股東單位的領導想換掉侯為貴,當時鬧得很不開心,但2004年當他聽說這位當年的“仇人”病了,還派人去看望他。






有人研究侯為貴和中興后,將其總結為“溫情文化”。但侯為貴似乎并不喜歡,因為溫情隱含著對人性弱點的妥協(xié),給人做事不講原則的感覺。



也許是意識到,太過溫情可能會傷及中興的執(zhí)行力,侯為貴刻意在內部塑造自己嚴厲的一面。在中興,有一份專門揭露公司陰暗面的《中心內參》,侯為貴每期必讀,而且會針對重要事項做出批注。他還頒布了五條高壓線,任何人一旦觸碰,一律開除。






出差帶電飯鍋




生活中,侯為貴是一個很節(jié)儉的人。他常年穿一件夾克,一副老工程師的打扮。如果不是相熟,沒有人會把這個瘦瘦高高的“老頭子”當成跨國公司的掌門人。



和任正非一樣,侯為貴出差一切從簡。他只坐經濟艙,不住豪華間,公司的車庫里停放著六輛奔馳車,侯為貴從來不因為個人原因占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一直開著一輛普通的捷達,和普通人沒什么兩樣。



由于喜歡吃素,他出差時經常讓人帶上電飯鍋和米,自己在賓館里熬粥喝。



有一次,侯為貴去南京出差。到達目的地后,陳杰把他安排到賓館住下,就回家了。第二天早上,當陳杰去賓館接他時,發(fā)現他已經搬走。當時沒有手機,陳杰只好趕回家,結果進門卻發(fā)現侯為貴已經坐在她家里,她先生正在給侯為貴煮面吃。



原來,陳杰走后,侯為貴嫌賓館太貴,自己搬到招待所去住了。






侯為貴也不配秘書,不僅自己不配,還下令所有高層都不許配。在他看來,秘書是山頭文化和官僚主義的源頭。他也不喜歡把辦公室搞得很大,他說領導人的辦公室越大,這個企業(yè)就越沒有前途,因為你喜歡鋪張,下面的人就會上行下效。



并非侯為貴不喜歡舒適的生活,也不是中興沒這個經濟條件,只是侯為貴心里清楚,在競爭激烈的商戰(zhàn)中,企業(yè)賺點錢不容易。身為領導人,在工作中花的是員工和股東的錢,拿公家的錢去高消費,等于是占了所有人的便宜。







隱退“江湖”




2016年1月,侯為貴正式交棒,標志著一個時代的落幕。30年間,他將中興從一個做外貿加工的小企業(yè)帶進世界通信設備廠商的前四強,可謂功勛卓著。



但在傲嬌的成績面前,也留下不足。和華為相比,兩者同時起步,起初規(guī)模相差無幾,而30年后的今天,華為的銷售額是中興的4倍,利潤更是后者的10倍!



究其原因,除了運營商業(yè)務外,手機也是一大主因。中興從1998年就開始做手機,在交了一筆學費后,漸有起色,并成為中華酷聯(lián)的一員。但在智能機時代,中興手機慢慢開始落伍,再加上過分依賴定制機,更是制約了其發(fā)展。



華為也曾遭遇相同的困境,生產利潤薄、無品牌的定制機。但華為醒悟得更早一些,2011年轉型做高端品牌機,先后推出P系列、Mate系列和榮耀系列,引爆全球市場,2015年手機銷售額高達1291億。僅此一項,雙方就相差近千億。



2012年,中興由于過分追求市場規(guī)模,再加上海外市場擴張的步伐太快,出現了28.4億元的凈虧損。侯為貴痛定思痛,決定帶領中興轉型。



他將終端業(yè)務獨立出來,任命“少壯派”曾學忠執(zhí)掌其業(yè)務,同時制定M-ICT(萬物移動互聯(lián))戰(zhàn)略,向芯片、物聯(lián)網、云計算等領域拓展。






經過幾年的努力,中興推出了努比亞、天機等系列手機,逐漸在市場上風生水起。尤其在美國市場上,中興手機已躋身前四名,成為美國市場上最成功的中國手機品牌。



專利方面,據華商韜略了解,中興在全球累計申請專利6萬件,連續(xù)多年穩(wěn)居全球三甲。其中,4G LTE專利在全球占比超過13%,Pre 5G方面也走在了世界前列。



2015年,中興的營業(yè)額首度突破1000億大關,盡管與華為相比,仍遜色不少,但考慮到紛紛陷入衰退中的歐美企業(yè),已實屬不易。



帶著這樣的成績隱退,侯為貴不應有憾。對于自己,他這樣評價:“我留給中興最有價值的并不是賬面上的財富,而是經過多年沉淀并得到全體員工認可的一種企業(yè)文化?!?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m.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