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邊界中道法
(心物邊界之法,生死邊界之法,陰陽平衡之法)
疑猜:
1、“中”到極處為什么必然是空,與心之空靈是否存在必然關聯(lián)?
2、何謂心與腦的邊界,與思維源頭之決斷決策機制存在怎樣的必然,與宗教的祭祀請神明又有著怎樣的關聯(lián)?
3、大腦細胞微觀結構的編碼信息(腦記憶)與主宰調取信息、處理信息之心存在怎樣的必然?
4、何謂時間與空間的邊界,時空是如何統(tǒng)一和產(chǎn)生的,與生命之心識是否有必然關聯(lián)?
5、何謂生,何謂死,何謂生死的邊界,與我們對時空的認識有怎樣必然關聯(lián)?
提示:事物的邊界往往蘊含玄機,乃入道要門和捷徑,特別是物質與意識的邊界(即心與腦的邊界)、時間與空間的邊界、生與死的邊界等。
解悟:
關于邊界概念,古賢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一句話就提到了,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贬?,就是邊界的意思。對于“有”的物質世界,邊界概念尤為關鍵。
一個事物的邊與相鄰事物的邊即是界。在經(jīng)典物理學的宏觀范疇,界是以畫線來區(qū)分,但在微觀量子范疇,界就是一個顯得非常龐大的區(qū)域,以致于難以界定哪里是中間。所以,中,在物質領域就意謂著合一、和合。
在做人的意識精神領域呢,《中庸》是這樣定義“中”的:“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币詻]有情緒波動來表達中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生命平和、安詳、寧靜。
為什么會沒有情緒呢?關鍵在心,心安然就平靜、平穩(wěn)。心怎樣才能安心呢?能洞察一切前因后果,諸事沒有疑惑,具大智慧,自然從容乎中道。一個人要想沒有疑惑可不容易,用禪宗的話說就得“破無明”,破無明才是人生大智慧的關鍵。
但,無明太多,一生很短,怎么辦呢?找到一些關鍵性事物的疑惑予以破除而解惑就是智者的必然。物質與意識的邊界(即心與腦的邊界)、時間與空間的邊界、生與死的邊界是生命三大根本性疑惑。找到其邊界,障礙就能貫通,學問就能融通、大通,智慧就能圓滿。
功用:
邊界中道法乃大學問成就之頓悟法。儒家謂之中庸,易經(jīng)謂之中道,道家謂之太極,中醫(yī)謂之陰陽平衡,佛家謂之中觀正見、不二法門,于禪宗即是頓悟。凡事注意關注各類事物的邊界,既是思維的敏銳性,亦是解決問題的針對性,更是大學問融通成就之道。
案例:
比如,我們做企業(yè)開發(fā)新產(chǎn)品,這個產(chǎn)品必然要進入市場銷售,在開發(fā)前就必須進行市場定位,其中就包括價格定位。如果從企業(yè)來論,價格定高些利潤就大,但很容易被市場機制平衡掉,不能長久。而從消費者客戶角度論,則希望價格能低些。但如果企業(yè)利潤因太薄而無什么利益可圖,就容易發(fā)生轉產(chǎn)或遇風險而倒閉情況,市場重新洗牌后價格仍會漲起來,均不能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