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碩斌,劉碩斌講師,劉碩斌聯(lián)系方式,劉碩斌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國學 領(lǐng)導力 創(chuàng)新思維
46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劉碩斌:關(guān)于南師論蚯蚓兩段時心在哪一頭之疑論
2016-01-20 11765

南懷瑾老先生《如何修證佛法》P207、P208:

……八識規(guī)矩頌: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下面兩句要注意: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后來先作主公。人在臨死前,昏迷了,前五識逐漸散壞,阿賴耶識最后才走。投胎時,則是阿賴耶識最先來。

現(xiàn)在科學時代,佛學有些問題來了。請問剛剛死的人,眼睛馬上挖下來,放在冰庫里,可以移植給別人,那么這眼識死了沒有?同理,腎臟移植時,腎臟的命根死了沒有?

……人死了,意識先離開身體,第七識也先沒有了,在全身還沒有完全冷卻之前,第八識仍沒有離開。趁著眼球這一點暖、壽、識的余力還在時,如果把眼球挖下來,仍可移植。這種余力有個例子,就是把蚯蚓砍成兩段,兩頭都在滾抖,請問他的心在哪一頭?

……古人對這個問題有個答案,就是說蚯蚓被砍成兩段時,不是心不心的問題,這叫“余力未斷”,是心的業(yè)力起的作用,稱為余力未斷。等我們死了,身體還完全冷卻時,眼睛馬上挖下來,這時眼識的余力還在。但醫(yī)院處理卻馬上把它冷藏起來,這時不是又把余識凍死了嗎?這又是什么道理?

注:《如何修證佛法》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第一次印刷,1997年第七次印刷,“編者的話”說師1978年在臺北閉關(guān)時嗣因某種因緣,抽暇做系列講座,整理之講課稿子。

 

疑論一:何謂“把蚯蚓砍成兩段,兩頭都在滾抖,請問他的心在哪一頭?”

答案其實就在問題里。它無兩頭,無二心,本來就無處不在。

老先生在提此問時,潛意識默認了一個先天假設(shè)“心只能在一頭或只有一個心”,以至才會有在哪一頭之疑。心不是可以在兩頭、三頭,甚至多頭,而是本來就是兩頭、三頭,甚至多頭。如此問,乃習慣性思維過程不自覺為二元分別所迷之故。

其實換個角度就很好理解了。平時我們之所以能感知到我們的手腳四肢,照常理好象是識性在手腳上,其實不然,識性是在大腦神經(jīng)中樞起用識別。起用時是針對神經(jīng)傳導的信息進行比對、判斷而產(chǎn)生識別。所以當一個人斷手或斷腳后,感知不到斷手斷腳的知覺。信息的概念,古人還沒建立,方便不足,或忽視了,以至模糊了識性機理。

如果認為心識起用與大腦無關(guān),乃典型的二元分別。存在即是真實,即是佛法。否則,生命非要長個大腦做什么,意識運營機制與物質(zhì)結(jié)構(gòu)機制永遠是真實的統(tǒng)一,絕不會矛盾。

因此,您即使將蚯蚓砍成多段,多段一樣都會動,但蚯蚓并不能感知到每段的運動。蚯蚓一樣存在專門處理信息即識別之所。

佛經(jīng)說砍斷的各段會動屬于物理功能的“余力未斷”,確實如此。

一般人很容易認為物理功能就好象與心識有別,其實沒有,仍是識性化現(xiàn)。地、水、火、風四大之肉身本身等器質(zhì)物質(zhì)世界與非器質(zhì)世界乃一實一虛、一陽一陰,均為阿賴耶識于無始劫以來之二元化現(xiàn)。所謂化現(xiàn),亦是基于我們的識性起用所成的。

身器本身之物理、化學功能及變化也即是識性之化現(xiàn),有識才會有其理路,所謂原理、佛理。人類的認知過程不過是無始劫以來對業(yè)識的回光返照。

因為肉體及其它身器世界乃基于四維時空。分別識性一起,時間維、空間維立現(xiàn),因業(yè)識連續(xù),故時空成形。其實時間即是空間,乃太極的兩儀,本來是沒有的。具體識性如何識出時空,衍生物質(zhì),我在《融通之道》一書中“人是怎樣識別的?我們是如何超越時空障礙的?”章節(jié)已經(jīng)做了詳細的闡釋。

要破執(zhí)時空障,從學術(shù)上說非證了“同時的相對性”不可。從直接境界上說非證了識性當下起用之無用處。

人類其實是生存、生活、生命在自我的識性里。所謂“三界唯心,萬法惟識”。

 

疑論二:何謂“身體還未完全冷卻時,眼睛馬上挖下來,這時眼識的余力還在”?

要了解“余力”,首先得明白何為“力”概念?力,推動、作用之概念。要能作用、推動,必須要有能量,生命能的維續(xù)。所以對生命機理必須清楚了解。

生命其實是由神識系統(tǒng)和動力系統(tǒng)組成。生命的動力系統(tǒng)所需的生命能均來自生命氧化反應。

營養(yǎng)物質(zhì)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水,并釋放熱能。維持身體物質(zhì)分子、原子、電子等微粒子的穩(wěn)態(tài)活性,在外自然體現(xiàn)出生命的恒溫狀態(tài)。溫度不過是一種對“能”的表述概念。

如果生命遭受創(chuàng)傷后,供氧系統(tǒng)發(fā)生障礙,生命氧化反應終止,意味著生命能將枯竭,肌體是不可能活動的。所以一般有三種生命情況容易出現(xiàn)上述那種肢體“不死”現(xiàn)象。原因很簡單,都是因生命之氧化反應還能短暫維持。

一是善養(yǎng)氣的生命,如龜、鱉。因為其性情溫和,好靜,呼吸很緩慢,能量耗散極少,幾乎可以達到胎息、皮膚呼吸;二是生活在水里的生命,如魚、泥鰍、黃鱔等。因為平時多用腮呼吸水中氧氣,在捉后在空氣也能直接呼吸一段時間;三是長期生活在土里等較為閉塞環(huán)境的生命,如蚯蚓等。長期生活在土里,皮膚逐漸具一定交換氧氣功能。在中國古代的氣功功法里,修到胎息、龜息的人士,包括瑜珈士都能做到。

 

疑論三:“但醫(yī)院處理卻馬上把它冷藏起來,這時不是又把余識凍死了嗎?這又是什么道理?”

首先要提醒的是“余力”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余識”,所以也就不存在“把余識凍死”之說。前面已經(jīng)做過分析。

那余力功能凍過以后為什么還能起用呢?

這是一個生命的運營機制問題。

當細胞內(nèi)的氧化反應還沒有完全停止時,即時做冷藏處理,將使得組成細胞的各分子、原子等各種微粒成分,也包括組成細菌成份的各種微粒子瞬間失去活力。氧化反應被凍結(jié)保存起來。

不過,目前世界上對于人的器官移植的保存問題還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從供者身上移植的器官在體外存活時間大約只有3天左右,即使對移植器官進行處理和冷藏,最多也只能存活7天。但1996年,美國的格雷格·費伊等人研究出一種用于器官移植的低溫保存技術(shù)。采用該技術(shù)將能在體外長期保存人的器官。該保存技術(shù)的方法是:將移植器官放入到水中,使其處于液態(tài)下,并加入低溫保存劑〔濃度為8000摩爾/立方米〕,然后,置于冷貯環(huán)境,迅速降溫至125℃及壓力5.07×107帕,此時,浸入器官中的水并不產(chǎn)生凍結(jié)。在這里,低溫保存劑的作用如同汽車水箱加防凍劑的原理一樣。而大氣壓力的作用,主要是降低水的冰點,有助于阻止冰在器官中的形成。

只有這樣,才能維持細胞解凍時的活性。當解凍后,氧化反應還可繼續(xù)發(fā)生。如果解凍后不能發(fā)生生命氧化反應,將意味著肌體壞死了。

與人死后的狀態(tài)是相同的。當生命的神識系統(tǒng)指令動力系統(tǒng)停止后,細胞生命賴以生存的氧化反應停止了,細胞活性降低至停滯。逐漸被體內(nèi)各類細菌等微生物俘獲,發(fā)生相關(guān)的分解反應,釋放出硫化氫、氨氣等各種臭氣。

這里要說明的是,各種細菌的化學反應與細胞的生命氧化反應模式與方程式都不同,很多細菌并不需要氧氣。這其實也就是死后軀體腐爛的過程。

這里還可以觀照到一個問題:為何有修為的人士的“尸身”可以千年不腐?

成就了的人士心念無處不在,無處不是,謂之佛。一念回機,心識、神識不滅,照在定中。時間維不生,所有生命微粒子,包括電子、質(zhì)子、中子、原子、分子,及其組成的細胞、細菌幾乎靜止,生命氧化反應、生命節(jié)律幾乎停滯。

說其是“尸身”是不真實的,還不如稱為“活著的尸身” 更為貼切。所以,定靜功夫差些的還會長胡須、毛發(fā)。

 

疑論四:生命的產(chǎn)生為什么必須三元和合?僅父精母卵兩元為什么不行?

這個問題好象佛經(jīng)上找不到吧,不知老先生是如何圓滿的?

這關(guān)系到父精、母卵與中陰身的“緣”及“和合”問題,似乎極其玄妙,但仍不脫太極回歸之理。這里就暫緩緩吧,具體擬在《禪悟與生命養(yǎng)生智慧答疑》一書中再做闡釋。

 

 

劉碩斌  2008、5、17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m.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wù)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