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背景】
作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系。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并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一定會發(fā)現,有些話的確傷人!言語上的職責、嘲諷、否定、說教以及任意打斷、拒不回應、隨意出口的評價和結論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chuàng)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
著名的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fā)現了一種溝通方式,依照它來談話和聆聽,能使人們情意相通,和諧相處,這就是"非暴力溝通"。其目的是通過建立聯系使我們能夠理解并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后一起尋求方法滿足雙方的需要。換言之,它提供具體的技巧幫助我們建立聯系,使友愛互助成為現實。它既是一門溝通技術、也是一門思維訓練、還是一種行為修煉。
本課程將帶領我們進入深度探尋《非暴力溝通》—體驗式心理培訓旅程。本課程是在馬歇爾·盧森堡博士《非暴力溝通》系列著作基礎上,結合咨詢師在團體訓練中的成功實踐經驗而完成,是思維、語言、行為的有機結合。課程將采取最新的“拆書+團體心理輔導”的模式,讓大家在團體互動中體驗溝通的魅力,在拆書中喜歡上閱讀,讓讀書和培訓變得有趣,有料,有益。
【課程收益】
? 人的天性是友善的,暴力的方式是后天習得的。課程以溝通中常見問題為出發(fā)點,從觀察、感受、需求、請求、目的五個方面來分享與訓練,案例與“情緒卡”并用,使學員“習得”非暴力溝通的精髓;
? 體驗式團體游戲,OH卡團體繪畫與培訓的結合,在互動中更好了解自己和他人;
? 他人事件—自我覺察—原理知識—練習總結—學以致用”,這是我們的課程邏輯;
? 郭氏拆書法,讓大家愛上閱讀,提升思維力。
【課程特色】有趣,團體互動;有料,學之能用;投入,案例精彩
【課程對象】想提升溝通技巧,更好了解自我的人群
【課程時間】6 小時
【課程大綱】
一、游戲導入:OH卡破冰
1、感受自己相處以及他人的關系
2、小組情緒卡體驗,溝通中的暴力情緒
二、非暴力溝通的前世今生
1. 視頻:暴力溝通之殤
2. 現場體驗:爭吵中最討厭對方說什么?
3. 小組討論:暴力溝通的原因
道德標準、社會價值、進行比較、回避責任、強人所難
4. 非暴力溝通
? 背景和淵源:馬歇爾·盧森堡博士NVC
? 非暴力溝通四要素
觀察—我們此刻觀察到什么,只說出當下所做的事情。清楚表達,不判斷或評估。
感受——坦誠表達感受,受傷、害怕、喜悅、開心、氣憤等。
需要——說出哪些需要(價值或愿望等)導致那樣的感受。
請求——明確說明具體的改善的請求。
? 案例分享
三、非暴力溝通要素之1——觀察
1、觀察VS評論
觀察—留意發(fā)生的事情,不管是否喜歡,只是說出人們所做的事情。要點是,清楚地表達所觀察到的結果,而不判斷或評估。將觀察和評論混為一談,別人就會傾向于聽到批評,并反駁我們。
2、練習:以下表述是觀察還是評論?
? 部門經理昨天無緣無故對我發(fā)脾氣。
? 昨天培訓時一個員工在聽音樂。
? 老板很強勢。
? 先生對我不關心,不關注。
現場演練:我們在溝通中常犯的問題是:忽略事實,直接表達感受(情緒)
四、非暴力溝通要素之2——表達感受
1. 區(qū)分想法和感受
? 感受:以感覺為基礎是由客觀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的一種心理活動。
? 想法:往往是人的主觀臆斷,想法的表達很容易帶有批評、批判、指責等,讓聽者反感,不容易起到良好溝通的效果。
? 案例分析
2. 建立表達感受的詞匯表:情緒卡
3. 感受的根源
?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們自身,我們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對他人的言行和看法,導致了我們的感受。
? 體會自身需求:例句解析
五、非暴力溝通要素之3——直接表達需要
1. 表達需要詞匯表(情緒卡)
2. 練習表達感受和需要
? 我很傷心,因為你沒有做你答應我的事情。
? 你來得這么晚,讓我很郁悶。
? 你這么說,我很緊張,我需要尊重。
3. 小組討論:為什么中國式表達,不善真實表達需求
六、非暴力溝通要素之4 —— 請求幫助
1. 提出具體的請求。描述與說明(非抽象)、肯定的表達(非否定)。
2. 明確談話的目的。我們的處境、對方的想法、希望采取行動等,對自己的認識越深刻、表達越清楚,越可能得到稱心的回應。
3. 請求反饋。尋求反饋來確認我們傳達的信息被正確理解。
4. 了解他人的反應。(表達請求練習)
七、總結與展望
OIRD總結與復盤
現場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