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哲學 在教育思想上,他強調(diào)“學以變化氣質”。 張載重視教育的作用,認為學習能變化氣質。他在人性哲學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人具有“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天地之性是本然之性,為人所共有,都是善的;氣質之
天人哲學 在天與人,人與物的關系方面,張載提倡“民胞物與”思想,強調(diào)“無一物非我”。他在《西銘》中說:“乾稱父,坤稱母……民吾同胞,物吾與也?!鼻な翘斓氐拇Q,天(此天是氣聚下之天)地是萬物和人的父
思維哲學 在認識論方面,張載提出“見聞之知”與“德性之知”的區(qū)別。見聞之知是由感覺經(jīng)驗得來的,德性之知是由修養(yǎng)獲得的精神境界,“德性所知,不萌于見聞”,進入這種境界的人就能“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這
哲學體系 宇宙哲學 張載認為,宇宙的本原是氣。他說:“太虛無形,氣之本體。”氣有聚散而先生天,氣聚則有形而見形成萬物,氣散則無形可見化為太虛。這一論斷,開天辟地,更進一步闡明宇宙是物質的觀點,并且簡明
十、理學支脈“關學”創(chuàng)始人張載 張載(1020-1078)是北宋時期的哲學家,程顥、程頤的表叔,理學支脈“關學”創(chuàng)始人,其學術思想在中國思想文化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對以后的思想界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其
周敦頤最著名的哲學作品是太極圖說。 太極圖說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陰陽
人生哲學 馮友蘭說“周敦頤在完成宇宙哲學的前提下,同樣注重人生問題,并回答了怎樣成為圣人的問題?!边@從表面看其表述是正確的,但他忽略了宇宙哲學和人生哲學的統(tǒng)一性問題。周敦頤的偉大之處就是將二者統(tǒng)一了起
哲學體系 宇宙哲學 周敦頤是把世界本源當做哲學問題進行系統(tǒng)討論的開山鼻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清代學者黃宗羲在他的《宋儒學案》中說道:“孔子而后,漢儒止有傳經(jīng)之學,性道微言之
九、理學派開山鼻祖周敦頤 繼董仲舒儒學之后,到唐宋,儒家思想又走向一個新的高峰,但這個高峰的特點是追本溯源,是對孔子、孟子、董仲舒認可的前提下進行的對宇宙和人心的探索,這一方面使中國的宇宙發(fā)生論更趨科
范縝的形神哲學(思維哲學) 范縝在《神滅論》一開始就提出了“形神相即”的觀點。他說:“形即神也,神即形也?!彼^“形”是形體,“神”是精神,“即”就是密不可分。范縝認為,精神與形體不可分離,形體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