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春
快
樂
我們從聽別人的話開始學(xué)習(xí);依別人的眼色與別人互動;好像別人的看法感受,比我們自己更重要。心靈的成長從自我探索開始,這趟旅程的起點是自己:看到自己的傷痕,認清自己的形狀;向事實臣服,與自己和好;不被過去捆綁,不為未來設(shè)限,不背叛當下的自己。——胡中海心理學(xué):26395815
第一步:看到自己的傷痕,認清自己的形狀
小時候,我們很快樂,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天不怕地不怕,可以隨心所欲。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為一塊棒棒糖開心,為一只毛毛蟲流淚,卻沒有任何憂傷可以盤踞不去。我們沒心沒肺,一身明媚。
長大了,快樂越來越少,大部分時間我們眉頭緊蹙、腳步匆忙,嘴巴卻掛著習(xí)慣性的微笑。
我們?nèi)鲋e,并且不再臉紅。我們哭的時候關(guān)上房門,學(xué)會掩飾情緒、包裝表情。我們一步步毀掉了那個快樂的小孩,并理所應(yīng)當?shù)匕堰@個過程叫做成長。不是成長讓我們毀滅,只是長大了我們就不再真實地面對自己。毀掉我們的是我們對自己的逃避,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從何時我們開始不認識自己的?也許從你脫離母體的第一聲啼哭就開始了,因為,那與世界的第一次接觸已在你心中留下一道冷漠的傷痕,你從此沒有了安全。
然后,我們繼續(xù)受傷,在愛中、在規(guī)則中、在自己的欲望中、在親人的期許和要求中、在別人的眼光和標準中……傷痕累累的我們,變得離自己越來越遠,越來越不認識自己,越來越感官行事,越來越隨從感覺,從滿足感覺的舒適中不再面對真實的自己。
我們不知道自己遭受的一切其實都源于自己,我們感受無能為力的時候,我們相信了命運。命運很強大,它不會聽你訴苦衷,不會跟你談條件,公平不公平由不得你說。冥冥中的因果從不爽約,只是我們看不透因果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和邏輯,因此也不能明白,我們才是起因,所有的結(jié)果都得自己負責。起因無權(quán)譴責結(jié)果,結(jié)果只能被承擔。
一切果效是由心發(fā)出的,你當為你的命運負責。在我們的設(shè)計程序里,品性參與其中,宿命在我們一言一行中定型,如果我們清醒,我們就跳出了命運,因此,我們必須在自我覺知中擦亮心靈的眼睛。
看清傷痕的功課:
1.面對自己一切不想面對的;
2.對某人某事反感的時候,觀察自己,那就是你的局限;
3.多問自己為什么,而不是問別人為什么;
4.看到自己每一句話背后的真實動機。
第二步:向事實臣服,與自己和好
愛人結(jié)婚了,新娘不是你。你為此痛苦,不顧這已經(jīng)是一個事實。很多時候,痛苦就是從不肯面對事實開始的。因為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結(jié)果,我們沉湎于自己的情緒中,完全忽略了事情的本質(zhì)——時間不可倒流,一切回不去了。
如果從自己的情緒中拔出來,我們才有能力覺知到不可挽回的真相:事實無可更改,時間無法打敗。向事實臣服,沒有比跟發(fā)生過的事較勁兒更傻的事了,這是一場沒有勝算的博弈,就好像妄圖用手去抓住飛速消失的時間。
我們不了解,其實所有問題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問題本身就是答案。
愛人結(jié)婚了,新娘不是你。你為此痛苦,痛恨男人變心,痛恨小三插足,其實真正痛苦的根源,在于你對自己的不滿,因為這一切不是你想要的,而你對這一切無能為力。
所以,你對自己的無能憤怒,你不喜歡這樣的自己,你不敢面對它,也不愿承認它,所以你遷怒于別人,以掩蓋自己。
你對自己無能的憤怒,來自你對自己的審判,你把自己不能留住愛人的行為定義為“無能”,這個詞傷害了你的自尊,你不想讓它成為你自己的一部分,所以,你否決它,逃避它。
你不接受自己“無能”這個事實,來自你給這個事實下了一個“無能”的定義。
我們經(jīng)常為自己尋找各種借口來掩飾暗藏于內(nèi)心深處的東西,那是我們拒絕承認的人性弱點,我們已經(jīng)給它訂上了不潔不善或不道德的標簽,因這標簽帶來的恥辱感讓我們沒有赤裸面對自己的勇氣,自欺欺人讓我們心安理得,這心安理得給我們帶來淺層的自我認同,我們躲在這種自我認同的羽翼下感覺很安全。
當你看透這一切的時候,你會明白兩件事:
第一,事實為大,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惟有臣服。
第二,接納自己,就算是自己最不喜歡的樣子。
向事實臣服的功課:
1.觀察自己,而不是審判自己;
2.不給自己下定義,尤其不單純的以“好壞對錯”給自己下定義;
3.明白任何人都不完美,學(xué)習(xí)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4.凡事在自己身上找答案。
第三步:不被過去捆綁,不為未來設(shè)限,不背叛當下的自己
我們從小就被各種各樣塑造,你應(yīng)該這樣,你應(yīng)該那樣,在各種意見和管制中,我們畫出一個別人捏合而成的形象,并接受那個形象為自己。慢慢地,我們把“應(yīng)該的我”混淆成“真實的我”,并不由自主地寄生在這個“應(yīng)該的我”身上,因為這個“我”是大家所滿意和接受的,是“理想的我”。
我們在別人的塑造中戴上了虛假的面具,背上了重重的殼,畫地為牢,舉步維艱。而我們經(jīng)常對此毫無知覺。
習(xí)慣于積累知識和經(jīng)驗,然后讓這些成為自己的標準。 我們不能接受不合我們標準的,也不能接受我們不能理解的。我們給自己界定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我們駢死于槽櫪之間,因為我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千里馬。
因為我們從小被教育要有夢想,所有的人都告訴你要關(guān)心結(jié)果,所以我們忽略過程。
但所得到的結(jié)果和自己理想中的結(jié)果總有差距,我們又禁不住這份落差帶來的失落感,于是開始羨慕別人的生活——看哪,別人的日子才叫日子,別處的生活才是生活。于是有人再婚、有人破產(chǎn)、有人奔波、有人勞頓,大批人從鄉(xiāng)村走向城市,企圖讓夢想照進現(xiàn)實。
其實,夢想并非一個結(jié)果,夢想只是我們的方向和動力,是我們心無旁騖的目標,是我們堅持下去的理由。僅此而已。
而我們必須清楚,夢里沒有烏托邦,誠實是當下最可靠的姿態(tài)。夢想不是唯美的到達,而是當下的開始,然后分分秒秒守住的堅持,一步一步抵達的路程。這過程中,你可以欣賞身邊一只麻雀的鳴叫,跟一棵小草親切交流,可以默默注視與傾聽,可以坦然面對自己現(xiàn)狀的好與壞,不去因為比較而憤怒和怨懟,不會因為幻想而飄飄不知所然。
你當忠于當下的自己,這雖然不會阻止該發(fā)生的發(fā)生,卻可以讓你明白如何該面對的面對。當我們了解了這個世界沒有完美,我們會感恩于當下:原來我在我的世界,安好無比。
忠于當下的功課:
1.不跟任何人比較,包括自己;
2.不執(zhí)著于結(jié)果,而是把握對當下的覺知,做不后悔的自己;
3.凡事要有個開始,而不是完美的開始;
4.相信自己,一切皆有可能。
本平臺所有轉(zhuǎn)載文章都經(jīng)過深度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