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唱歌,還是說話,汪峰總是說教式地說著“理想”“夢想”“存在”,恨不得自己就是列儂和迪倫在這個時代的繼承人,但許多人還是覺得汪峰“太商業(yè)”了。
雖然說汪峰太商業(yè)、太流行,他會跟你急。但汪峰可別怪搖滾原教旨主義者,因為你與商業(yè)與大眾走得實在太近了,你不只是子怡是音帝,還是大家的頭條帝。
中國的GDP已經超過日本,全球制霸也指日可待,但是中國卻還沒有進入高大上的橢圓形社會結構,貧富差距依舊很大。不論大學澡堂里,還是工廠宿舍里,草根階層不會唱臺灣的“小情歌”,而是除了用“鳳凰傳奇”表達一下自己對詩歌和遠方的向往之外,還要吶喊一下上世紀的“光輝歲月”與“海闊天空”。這個龐大階層的精神產品空缺,竟然只有Beyond來補充?不是的,還有汪峰。
從鮑家街43號樂隊,到自己單飛,汪峰一直都在兜售著他的“理想”“夢想”“存在”,以此累積起一個數(shù)量可觀的聽眾群體。
你看汪峰2013年的成績吧。汪峰在全國巡演15場,演唱會觀看人數(shù)達40萬人次,整個巡演的總票房達到了近1億元。業(yè)內有人透露說,汪峰一場專場就能有400萬元的收入,大型巡演能拿到稅前三四千萬。
別看汪峰成績這么好,在2010年之前的他卻沒有這么紅,只能維持一個“商業(yè)上比較成功”的水平。之所以火了,是因為他的粉絲農民工組合“旭日陽剛”翻唱了他的《春天里》,爆紅網絡。你沒記錯,就是那兩個唱歌時眼睛閃爍著光芒,像日劇里的熱血青年一般的兩人。他們成就了自己,也讓《春天里》和這首歌的作者更加爆紅。
旭日陽剛的走紅,也說明這個時代仍然有吶喊的需求。旭日陽剛給予大眾的大眾想象是草根的身世和溫熱的眼神,汪峰則是理想的訴說者。但在這個時代,這些都遠遠不夠,旭日陽剛成功脫貧致富沒有互聯(lián)網是完全無法實現(xiàn)。
阿瑪?shù)賮?a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black;" >經濟學獎得主陳云說:“未來30年誰把握了注意力,誰將掌握未來的財富。”在互聯(lián)網時代,注意力會以幾何級數(shù)放大,而這才是成就旭日汪峰的最大因素。
在春天里嘗了互聯(lián)網免費傳播甜頭的汪峰,可是在對國際章的表白當中才搶到了從沒有過的風頭,不管他是有意還是無意。
每個“互聯(lián)網思維”主義者都在絞盡腦汁拉人氣,讓自己能上頭條,但不是人人能如愿。汪峰貌似也是——至少在網民腦補出來的那個“上頭條”故事下。似乎汪峰每次都計劃著鬧出點什么動靜來上頭條,卻被各種程咬金截了胡。這總不是幾位大V策劃的大戲吧。但上不了頭條的汪峰卻成為無冕之王,“汪峰”這兩個字和頭條的關系越來越緊密,熱度越來越高,直至這個月求婚之后,才“有情人終成眷屬”,不是他和子怡,而是他和頭條。
上不了頭條的汪峰的理想主義搖滾色彩減退了,但汪峰卻以一種“笑柄式”人物,搶盡風頭,人氣急升,同時也得到了很多“風投”。
他的演唱會贊助商越來越多,涉及地產、國企、酒業(yè)、汽車、家居等。有評論稱,2014年汪峰成功簽下了打造過LadyGaga和碧昂斯演唱會的舞美設計師LeRoy,而在2014-2015年,汪峰的巡演投資額也達到了驚人的3個億。
因為大家都看好汪峰這只股票,他往年業(yè)績輝煌,前景相信不會更差。有負責人表示:“汪峰的巡演票房每一年都比上一年翻了至少一倍,將搖滾樂真正做到了臺面上是汪峰很自豪的事,他覺得自己真正做到了以票房為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p>
而這就是互聯(lián)網思維。雖然這是IT從業(yè)者最愛說的話,但它不是什么高深IT術語,而是營銷手段。正如專欄作者水木然所說,中國的互聯(lián)網思維就是,免費拉人氣、刷單擠上位、低價搶市場、爆款博利潤。
很難說汪峰自己在炒作,但他真的變成了熱詞,上得了榜單,有人氣,搶市場根本不費力。至于他的爆款是“夢想”,還是“頭條”,沒所謂,只要能給全民狂歡,他就是“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