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的跟孩子做朋友例子大概是貝克漢姆一家了。這酷愛文身的一家子,連大兒子布魯克林·貝克漢姆在INS上曬出的第一個文身,都是老爸大衛(wèi)·貝克漢姆找自己的朋友幫忙整的。不僅如此,此前大衛(wèi)·貝克漢姆就曾在電視節(jié)目中爆料,布魯克林·貝克漢姆出去約會時,他就坐在5張桌子之外出謀劃策,隨后父子倆還就如何泡妞的技術(shù)問題展開過深入而熱烈的討論。
看似其樂融融的“朋友型家長”教育模式,并不適合所有孩子。有的孩子開朗活潑,參加各種娛樂場合都能有說有笑,平時小動作小搗蛋特別多,喜歡惡作劇,惹了麻煩就逃跑,被批評也不在乎,大大咧咧的狀態(tài),很快就像什么都沒發(fā)生一樣。聽過《上師好性格》公眾號課程的家長,通常能夠判斷出來這種類型的孩子屬于開朗自得型,
他們時常沒大沒小,上下級觀念很淡漠,把父母也當成兄弟姐妹,把老師不當老師,行為和語言上可能會傷害到師長。如果說有的類型的孩子可以被父母當成朋友,那么這里面應(yīng)該不包括開朗自得型的孩子。對于這個類型,家長從小就要訓練他們尊重長輩,尊重老師,君是君,臣是臣,父是父,子是子。
這就叫做因材施教,再成功的方法也不一定適用于自己家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看清楚孩子的主要性格特征,甚至看到孩子附屬性格特征,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