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中國第一個統(tǒng)一的王朝。因為在它之前的秦朝,持續(xù)的時間很短,而漢王朝強大,持久,影響深遠。比方說,我們現在稱漢人、漢族,我們說的是漢語,都是以這個王朝為標記的。這個王朝前后持續(xù)了四百多年,是中國歷史上持續(xù)時間最長的王朝。當然由于王莽篡漢,這個王朝被一分為二,分為前半段和后半段,歷史上稱為前漢和后漢,又叫西漢和東漢。那么,在漢王朝的四百多年中,應該說最精彩的是在西漢;而西漢王朝兩百多年,最精彩的是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武帝劉徹這一段。那一段歷史,我們可以用 四個字來形容,就是“轟轟烈烈”。在那樣一個轟轟烈烈的時代,人才輩出,英雄輩出,縱橫捭闔、波瀾壯闊的大歷史風貌讓人無限向往,其中又有許多歷史謎團有待開解。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擇其精要,為你一一道來。第一講 冤死的晁錯(上) -------------------------------------------------------------------------------- 電視連續(xù)劇《漢武大帝》中,晁錯是第一個出場的重要人物,也是第一個被冤殺的功臣。當時就有人認為他死得很冤?! £隋e是西漢初期的政治家,他學貫儒法,知識淵博,深受文、景兩帝的器重和寵信。景帝前元三年,為鞏固大漢王朝的千秋大業(yè),晁錯上書《削藩策》,他被殺就是因為削藩。晁錯“衣朝衣斬東市”的歷史真實是被騙至刑場腰斬,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晁錯的死,是西漢初年的一大冤案。西漢這個王朝應該說冤案不少。比方說,晁錯之前的韓信,韓信的死是一個冤案。晁錯之后的竇嬰,竇嬰的死也是一個冤案。但是比較而言,晁錯死得最冤。為什么呢?晁錯是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負而死的,而他的這個政治理想又是在他死后實現的,而且是正在實現他的政治理想的時候,他被冤殺了,所以他死得特別冤。這個冤呢,也不是我們現在人看他是冤的,當時就有人說他冤?! ‘敃r有一個叫鄧公的人就跟漢武帝說過,晁錯死得太冤了。鄧公是一個什么人呢?鄧公當時的官職叫做“謁者仆射”?!爸]者仆射”的級別叫做秩比千石,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相當于副部級。 吳楚之亂的時候,漢景帝派“謁者仆射”鄧公到前線去打仗。當鄧公從前線回來,向漢景帝匯報軍情時,漢景帝就問了他一個問題,說這個晁錯現在已經被朕殺了,吳楚兩國應該退兵了吧?漢景帝為什么會問這個問題呢?如果大家看過電視連續(xù)劇《漢武大帝》,就應該知道,所謂吳楚之亂,就是當時一個叫吳的王國,還有一個叫楚的王國,聯合了另外五個王國發(fā)動叛亂?! ∥疫@里有一張當時的形勢圖(見右頁):吳國在這兒,楚國在這兒,另外五個國家在這兒。吳王就牽頭聯合楚王,然后再聯合其他五個國家,組成七國聯軍,浩浩蕩蕩地殺向京師。他們當時打出的口號叫做“誅晁錯,清君側”。什么叫做“清君側”呢?就是皇帝身邊有小人,要把他清理掉。小人是誰?晁錯。所以漢景帝就說,既然你們的口號是“清君側”,說我身邊有小人,小人是晁錯,依你們的意見我把晁錯殺了,你們應該退兵了吧?鄧公說,他們怎么可能會退兵呢?吳王為反數十年矣!吳王想造反,已經準備了幾十年了。好容易逮著一個機會,你殺了晁錯他就退兵了?這是不可能的。鄧公還說了一句話。他說,反倒是我認為天底下的人都會因此把自己的嘴巴閉起來。漢景帝就問他,為什么呢?鄧公說,陛下想一想,晁錯是為什么死的?晁錯主張削藩,也就是主張加強中央集權,鞏固中央政權,這是我們大漢王朝的千秋大業(yè)。但是,他的計劃剛剛實行的時候,自己卻被冤殺了,像這樣以后還有人說話嗎?還有人說真話嗎?還有人愿意向朝廷提建議嗎?漢景帝聽了這個話以后呢,默然良久,呆了很長時間,然后嘆了一口氣說,朕也是后悔莫及呀! 那么現在看起來,漢景帝的后悔,我估計還是真的。為了表示這個漢景帝殺晁錯是出于萬不得已,我們看到在電視連續(xù)劇《漢武大帝》里面安排了一場漢景帝和晁錯兩個人喝酒話別的場面——這個情節(jié)在歷史上恐怕是沒有記載的。根據《史記》和《漢書》的記載,晁錯被殺的時候,他是不知道自己要被殺的。被殺的也不是晁錯一個人,是他們全家。而且誅殺晁錯是朝廷大臣正式打了報告的,牽頭打這份報告的是三個人,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這個張歐的歐就是歐洲的歐,但是根據古書的記載,這個歐字應該念qu,應該叫張區(qū)。他們三個人是正式向漢景帝打了一份報告的,給晁錯擬定的罪名也是很重的。 這三個人是什么人呢?我們要知道,漢代中央政府實行的制度叫做“三公九卿”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三個宰相和九個部長?!叭敝械谝粋€是丞相,相當于現在的總理;第二個叫太尉,相當于現在的三軍總司令,是最高軍事長官;第三個叫做御史大夫,就是副丞相,管監(jiān)察,相當于現在的副總理兼監(jiān)察部長——這“三公”合起來叫宰相?!熬徘洹本褪蔷艂€部長,里面有幾個是叫做尉的。剛才說的中尉陳嘉、廷尉張歐,這都是尉。尉是什么意思呢?尉就是軍事長官。那個時候可能是軍警不分,有的是軍官,有的是警官,有的是軍官兼警官。它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官呢?那就要看他前面的那個字。比方說太尉,“太”是最高的意思,至高無上謂之“太”,太尉就是最高軍事長官、三軍總司令?!爸小笔鞘裁匆馑寄兀恐?,是宮廷的意思,也是中央的意思,京城的意思,所以中尉就是首都衛(wèi)戍司令,同時也兼公安部長。廷尉是什么官職呢?“廷”就是朝廷的意思,廷尉是管刑法的,管刑事、偵查、判案子,所以廷尉就是司法部長兼最高法院院長?! ∧乾F在好了,一個政府總理、一個公安部長、一個司法部長,三個人聯名彈劾晁錯,這個分量可是很重的。擬定的罪名也很大,叫做“亡臣子禮,大逆無道”,所以當時擬定的處分是晁錯腰斬。腰斬就是一刀從腰那兒切下去,是一種很殘忍的刑法。腰斬以后人沒有馬上死,還會動,非常慘。這個刑法一直到雍正的時候才廢掉。因為雍正皇帝殺了一個人,也是腰斬。那個人被腰斬成兩段之后,在地上亂滾,一手蘸血,在地上連寫了七個“慘”字才斷氣。雍正皇帝聽聞此事后,覺得非常慘,即下詔廢除了腰斬之刑。晁錯是被腰斬的,另外他 的父母、妻子、家人,凡是沒有分家的,統(tǒng)統(tǒng)殺頭,所以晁錯的罪是判得非常重的?! ∥覀儸F在讀《漢書》,上面是這樣記載的:“錯當腰斬,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皆棄市。”當時這個報告打上去,漢景帝馬上批了一個“可”字。而晁錯的赴死,是晁錯事前完全不知道的。司馬遷在給晁錯作傳的時候,用的是這樣一句話:“上令錯衣朝衣斬東市?!睆倪@個字面上看呢,我們覺得好像是漢景帝給了晁錯一個面子,讓他穿著上朝的衣服上刑場。實際上不是。如果我們讀《漢書》,就會發(fā)現《漢書·爰盎晁錯傳》里寫得很清楚,叫做“紿載行市”。這四個字是從哪里來的?從《史記》來的?!妒酚洝防镆矊懥诉@四個字,但司馬遷并沒有寫在《袁盎晁錯列傳》里面。他寫在哪兒呢?寫在《吳王濞列傳》里面。紿是什么意思呢?騙。也就是說當時這三個人打了一個報告給漢景帝,漢景帝批了“可”以后,馬上就派中尉陳嘉,就是那個首都衛(wèi)戍司令兼公安部長,駕了一輛馬車,找到晁錯,說皇上叫你去呢。晁錯以為叫他開會呢,穿上朝服,興沖沖地上了車。上車以后,就被一車拉到東市立即腰斬。我們現在不知道在殺晁錯之前是否有人向他宣讀了判決書。但是肯定有一條,就是沒有給他自我辯護的機會,當然也沒有給他請律師。所以晁錯死得慘,死得冤,死得窩囊?! ∝┫嗵涨?、中尉陳嘉、廷尉張歐給晁錯擬定的罪名雖然很重,但這罪名不是晁錯被殺的真實原因。那真實原因是什么呢?是他主張削藩。晁錯非常堅決地主張削藩,而且一有機會就跟漢景帝說削藩了,削藩了——可以說,削藩這個事兒是晁錯一手鼓搗出來的。所以我們要知道晁錯是不是死得冤,就得把削藩這個事兒來交代一下;而要弄清楚削藩是怎么回事兒,我們就要大致地講一下中國國家制度的演變?! ∏貪h時期,是中國國家制度發(fā)生重大變革的時期。秦漢之前中國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制度呢?那個時候也有中國這個概念,但和我們現在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中國,不是一個概念。當時人們講到的中國是什么呢?是中央之國,即當中的那個國。而中央這個國的周邊呢,還有很多的國。我們現在中國的這塊地方,當時叫做天下。當時的人認為,天底下也就這么大塊地方,也就這么多人——天下這塊地方要有一個領袖,這個領袖就是天的兒子,叫做“天子”,是這樣一個概念。
在天下當中有很多的國,有同民族的,有不同民族的,最正中的這個地方叫中國。周邊最遠的少數民族,東邊的叫夷,南邊的叫蠻,西邊的叫戎,北邊的叫狄。另外還有一些華夏族的,包括很多國家,他們叫做什么呢?他們也叫做國,每個國都有自己的元首,這個元首叫做諸侯。那么天子和諸侯是個什么關系呢?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覺得秦以前的那個狀況應該叫做國家聯盟。他們共同擁戴一個天子,就是國家聯盟的盟主,當時稱為天下共主。但是,這個天下共主是名義上的。雖然周代就提出一個概念,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但我們要清楚,這個“莫非”是名義上的。天子呢,它名義上是所謂天的兒子,因此擁有了上天授予他的這塊土地。然后他把這塊土地分封下去,這個就叫做封建。封,是什么意思呢?封是劃定疆域。封的辦法,是國與國之間有個國境,由周天子派人在那里犁一條溝,把這個溝里邊的土翻上來,在土上面種樹,這個叫做封,就是說把這一片劃給你了。建,是什么意思呢?建就是任命國君。不但給你封了一塊土地,還給你指定一個國家元首,這個叫做建?!胺狻焙汀敖ā边@兩個合起來,就叫做封建。這個封建是可以再封建的,就是天子封建了諸侯國,諸侯得了這塊領土以后,怎么辦呢?他再封建——把他的土地再分下去。分給誰呢?分給大夫。那么大夫擁有的那塊地方叫什么呢?叫做家。所以那個時候全部疆土是分成三個層次的治理機構,就是“天下”、“國”、“家”,“國”和“家”是分開的。這個制度就叫做封建制:一個天下,許多國家;一個天子,許多國君?! ∏厥蓟始娌⒘鶉?,統(tǒng)一天下后,就把這個封建制度給廢除了,代之以郡縣制。什么叫郡縣制呢?就是原來諸侯的國,現在我把它改成郡;原來大夫的家,我把他改成縣??す芸h,郡和縣都直屬中央政府,不再分封——也就是一個政府、一個主權、一個領袖、一個國家。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變革,秦始皇實行這個制度大概有十幾年之久?! ∏厥蓟仕懒艘院螅赝醭瘜嶋H上就已經滅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漢王朝。 那么漢王朝建立 以后,是實行周朝的封建制呢?還是實行秦朝的郡縣制呢?這就是兩條路線的斗爭。最后漢高祖劉邦采取了一個妥協(xié)的方式,走一個中間路線,也就是在中央周圍,京畿地區(qū),即首都周圍這個地區(qū),實行郡縣制,就是秦朝的制度;在邊遠一點的地方呢,則實行周朝的封建制,依然再封一些王國出去。這就是一個王朝兩種制度,我們不妨稱之為“一朝兩制”。那么分封在京師周圍的這些國家呢,就稱做藩國。為什么叫做“藩”呢?“藩”是什么呢?藩就是籬笆、藩籬,意思就是說你們像籬笆一樣在周圍保衛(wèi)中央,所以這些王侯都被稱為“藩王”。他們回到自己的王國去,叫做“歸藩”,也叫“之國”。我們要搞清楚的是,這些分封出去的王國是各自為政的,是有自己主權的,也是有自己財源的。 不過,漢高祖劉邦雖然實行“一朝兩制”這樣一個方案,他還是留了一手的——做了一個規(guī)定:只能封同姓王,不能封異姓王。就是說,只有我們姓劉的,作為皇帝你可以封他一個國王;不姓劉的,姓呂的或者姓別的什么,那你只能封一個侯。所以你看,漢代的貴族,王侯分界是很清楚的。王都是姓劉的,其他人只可以封侯,比如衛(wèi)青、霍去病——你可以封非皇族的貴族為侯——劉邦就是留了這么一手?! 『髞韯钊ナ?,呂后執(zhí)政,就破壞了這個規(guī)矩:她就封姓呂的做王,這在歷史上被視為亂政。呂后死了以后,大臣們就起來商量說要把這個事擺平。那么請誰來擺平這事呢?找太尉周勃。因為周勃手上有軍權。于是大家找到周勃,說周勃你來出面,把這個事情擺平吧!因為出頭擺平了這件大事,所以周勃是一個大功臣。周勃是誰呢?周勃就是我們在電視連續(xù)劇《漢武大帝》里面看到的那位平定七國之亂的太尉周亞夫的父親。 但是,同姓封王就可靠嗎?現在看來,同姓封王也不大可靠。比方說吳王劉濞就靠不住吧,造反了嘛!吳王劉濞是什么人呢?是劉邦的侄子,劉邦哥哥劉仲的兒子。古人把排行叫做“伯、仲、叔、季”,伯就是老大,仲就是老二,叔就是老三,季就是老四。劉邦的哥哥叫劉仲,也就是劉二。這個劉二,他是個沒用的。劉邦當時也封了一塊地方給他,他守不住。但他兒子劉濞很能干,也很勇敢,會打仗。剛好當時吳楚那個地方剛剛收歸中央,劉邦一想,吳楚這地方也不能不派個能干的人去管管。那好吧,劉濞你去吧,就把劉濞封做了吳王?! 》馔炅艘院?,劉邦就后悔了。他說,劉濞這個人,我怎么看他有“反相”,這小子將來是要造反的。但是君無戲言,你封都封了,怎么能收回來呢?劉邦只好摸著劉濞的背說,孩子,五十年以后東南有人作亂,那不會是你吧?咱們天下姓劉的可都是骨肉啊,你可別干這個事!劉濞馬上跪下來說,臣不敢?! ∈聦嵶C明,后來劉濞是造反了。但是劉濞造反到底是他存心要反的呢,還是叫晁錯逼出來的呢?晁錯的理論,是認為劉濞必反。因為我們知道,當時的藩國,它是獨立王國,有獨立主權,有自己的財稅,有軍隊,有領土,有政府——是這么一個東西。你說它在這個中央政府的外面,說它能保衛(wèi)中央,這個事情不大靠得住。何況像吳王劉濞,他處的地方是在現在江蘇那一帶,是魚米之鄉(xiāng),富饒之國?!妒酚洝飞险f“煎礦得錢,煮水得鹽”。當時用的是銅錢,那個地方產銅——大家知道現在江南有個城市叫銅陵,就是出產銅的地方——吳王自己開銅礦,開了銅礦以后他就鑄錢,把整個國家都變成一個印鈔票的機器了,所以他有的是錢。另外,吳國地處海邊,他可以曬鹽。鹽在當時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商品,很賺錢的。尤其是邊遠的地方沒有鹽——人不吃鹽是不能活的——鹽可以賣大價錢。 所以說劉濞很富有。這樣一個國家在中央王朝的外面,是很讓人不放心的。所以,中央朝廷就要抑制它,而抑制的辦法就是削減它的領地,不要讓它這么大——今天切一點,明天再切一點,后天再切一點,一點一點把它的地方切小,這個就叫做削藩。 那我們想了,這個削藩,那些藩王們會愿意嗎?這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就是他們不愿意。因為這是他們的既得利益,你說一個王侯他擁有這么多的既得利益,誰會心甘情愿地供奉出去?就是阿貓嘴巴里一條魚、阿狗叼著一塊骨頭,你也奪它不走。一個國王的既得利益,你說拿走就拿走了,不造反才怪!所以晁錯提出削藩策以后,大家都不贊成,這個事情眼看搞不成了。漢景帝也很擔心,就問晁錯,你看這個事情弄下去他們是不是會造反? 晁錯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說,削之亦反,不削亦反——你削他,他也是反;你不削他,他也反。如果你現在削,他反得快,馬上就反,但是危害小;將來削,他反得是要晚一點,但是危害大。為什么呢?他越做越大了嘛!他越來越強大了嘛!你要趁他羽翼還沒有豐滿的時候把他掐死。等他羽翼豐滿了,他還等著你打他?哪有這么好的事!晁錯這句話說出之后,漢景帝就下了削藩的決心,這就惹出了吳楚之亂,又叫七國之亂。 現在看起來,晁錯提出削藩策有一個前提,就是吳王劉濞必反,就是“不削亦反”,反正是要反,還不如去削。吳王真的會造反嗎?現在從史書上,我們查不到他存心造反的證據。后來七國之亂平定之后中央軍在吳楚兩國也沒有找到什么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沒有證據,只有那個鄧公說了句“吳王為反數十年矣”,那也就是說“想當然了”——當然有一些蛛絲馬跡,比方說吳王干了什么事呢?他干了這么兩件事。因為他不是自己會鑄錢嘛,他不是自己能產鹽嘛,他不是很有錢嘛,于是他就把這筆錢抵了老百姓的賦稅,就是他吳國的老百姓是不要上稅的,這個上繳給中央政府的稅收,我劉某人給你們繳了——這是叫收買人心。第二個證據是他專門收買亡命之徒,就是不管哪個地方犯了罪的人,你只管往吳國逃,逃去以后他都給收容下來。就像后來《水滸》里面的小旋風柴進似的,有一個大莊園,誰犯罪都可以躲我這兒來,官府不敢抓,那不就是要造反嗎?吳王就干了這些事?! 〉牵眠@些個事抓吳王謀反,實際上也是證據不足的。當然晁錯也抓了藩王們的一些其他碴子。 比方說楚王——這個我們在電視劇里面也看到了——他去抓楚王,說楚王你在太后喪期內亂搞男女關系,罪大惡極,就這么著把楚王給抓起來了。說實在的,一個王爺搞了兩個女人,恐怕只能算小節(jié)吧,也不能算是謀反的證據??!另外還有膠西王,賣了官收了錢。賣官這個事是從秦始皇就開始的,和尚摸得,我摸不得?秦始皇可以賣官,我就不能賣官?這都不能算是太多的證據?! 〉牵催^來,如果我們站在后人的立場上,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應該說晁錯的這個想法是有道理的。吳王劉濞不反,不等于他兒子不反;吳王劉濞今天不反,不等于他明天、后天不反。你看曹操沒有反,曹操的兒子反了吧 ?還有明成祖朱棣,他也曾經是藩王,是燕王,封到北京了。朱元璋一死,朱元璋的孫子——因為他的皇太子已經先死了,由皇太孫朱允繼位——建文帝一上臺,朱棣就反了,打出的旗號剛好就是吳楚之亂的旗號——“清君側”,就這么反了嘛。所以這個藩國太強大了,對于中央政權是個危害,這一點肯定是對的。 當然,我們不能說因為曹丕反了、朱棣反了,就證明劉濞是會反的,我們不能這樣反推。但是應該說晁錯這個提防是有他的道理的,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深謀遠慮。從這個意義上說,長痛不如短痛,吃柿子也不能專揀軟的捏——既然要削藩,既然要真正推行削藩的政策,確實應該拿吳國這個最強大的藩國開刀。就是說對吳王劉濞,我們不管他是反,還是不反,都要拿他開刀——這個冤大頭他當定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何況吳王劉濞最后一聽說要削他,他就跳起來,也從某種程度上反證了他多多少少還是有一點謀反的條件的。那么,在那樣一個時代,你具備謀反的條件,是可以被視為謀反的?! ∷詮倪@個角度來講,應該說晁錯對于鞏固那樣一種國家制度,對鞏固漢代的中央政權,是做出了杰出貢獻的?! τ谶@個觀點,實際上很多人是有共識的。晁錯之前的賈誼是最先提出削藩的——賈誼向漢文帝提出削藩——沒有被漢文帝采納。漢文帝覺得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個條件,還不到這個時機,所以漢文帝接見賈誼的時候,就問一些神神鬼鬼的事情,不跟他談政治。后來有詩說“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漢文帝覺得這個事情他做不成?! ×硗猓隋e的死都是因為袁盎,可袁盎他也是主張削藩的。所以你要說整個漢朝廷中只有晁錯一個人明白時事,也不是事實,很多人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問題在于晁錯提出削藩的時候幾乎遭到一片反對,挑頭反對的是竇嬰。竇嬰是公開反對的,其他人是私下反對的;而到了最后提出來要誅殺晁錯的時候,朝廷是一片喊殺,這又是什么原因呢? 這里面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在于漢王朝的治國理念。我們知道,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要有一個國家意識形態(tài)。秦王朝的國家意識形態(tài)是法家的學說,漢王朝武帝之前的國家形態(tài)是道家學說,漢武帝以后是儒家學說。漢文帝的皇后、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就是一個篤信黃老的人。竇太后有個規(guī)定,就是自己的兒子和竇家的人只準讀老子,只準讀老子的《道德經》,不準讀別的。所以,這一些人都是道家派,只不過漢景帝的態(tài)度比較溫和,竇太后的態(tài)度比較強硬?! ∮幸淮?,漢景帝主持一個學術討論會,討論一個什么問題呢?就是湯武革命是否合法。什么叫湯武革命呢?“湯”就是商湯起兵打敗夏桀,由商朝取代夏朝;“武”就是周武王起兵革命,由周朝取代商朝——會議主題是說這個事情對不對。道家說不對。道家的代表人物叫做黃生,就是一個姓黃的先生——黃先生,黃先生說,這個帽子再破也要戴在頭上,鞋子再破也要穿在腳上——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夏桀再壞,殷紂王再無道,他也是君,所以湯武革命是造反。儒家的代表人物叫轅固,轅固反駁道,照你這么說,我們高皇帝取代秦王朝 也是造反了? 這個事情就不好講了。你如果贊成這個黃生,那意味著我大漢政權是來路不明;如果贊成轅固,那意味著我大漢王朝也可以被別的王朝取代。對這個漢景帝怎么表態(tài)呢?漢景帝說,好了,吃肉不吃馬肝,不算不懂味道。馬肝是什么?馬肝是有毒的,是不能吃的,所以我們還是喝排骨湯吧!漢景帝是比較溫和的。竇太后就很厲害了,她就把轅固叫過來,說,你讀讀老子的書。轅固嘴巴一撇,什么老子的書,那是奴才的書!竇太后勃然大怒道,你怎么說本太后讀的是奴才的書?那你到野豬圈里去,你跟野豬斗一斗,就把他扔野豬圈里頭了。最后還是漢景帝塞給轅固一把好刀,轅固一刀把野豬殺了,才保住了一條性命。所以說,這個時候整個朝廷里的人的思想是傾向于道家的?! ∧敲?,道家的治國理念是什么呢?用老子的話說,叫“治大國者曰烹小鮮”。什么叫做小鮮呢?就是這個小魚、小蝦要怎么做呢?拿一個盤子,放一點油,不要多了,把小魚、小蝦放在里面,弄點小火慢慢烤,烤焦了以后翻個面再烤,烤到酥得骨頭都能吃。如果是小魚、小蝦在鍋里面,你就不能拿個鍋鏟不停地炒,否則最后會成什么了,會成渣子。所以,老子說,治理一個大國,就像做小魚、小蝦一樣,你不要折騰,不要搞運動,你安靜一點,安安靜靜地讓它慢慢地往前走。所以說,削藩那是要削的,但不能像你晁錯這樣急哄哄的,你得一點一點來,慢慢地做。這是第一個原因?! 〉诙€原因,大家認為,這個吳楚之亂完全是晁錯惹出來的禍。本來人家也沒有造反嘛,人家都很規(guī)矩嘛,該繳的稅也都繳了嘛,該做的事情他也做了嘛;惟一不合禮節(jié)的是吳王沒有來朝見嘛。而吳王沒有來朝見,那是有原因的。當年吳王的太子進京,和文帝的太子——后來的漢景帝——兩個人下棋。兩個孩子下著下著不知怎么一下火了,漢景帝拿起棋盤砸過去,結果把吳王的太子砸死了。把人砸死了以后呢,文帝就把吳王太子的尸體弄車給運到吳國去,說給拿回去埋葬。吳王就發(fā)脾氣了,什么意思嘛,在那兒死的,為什么不能就地埋葬呢?非要給我送回來?他就又把尸體給送回去了。這么著兩家就翻臉了。吳王說,我生病了,氣病了,我再不上朝了。后來漢文帝也很后悔,就賜了吳王一個幾杖,就是一個拐棍,還說,兄弟你既然年紀大了,就不必來了吧。本來沒事了嘛,你現在要去削人家的地,惹得人家造反,那你要擔當這個責任。這是第二個原因?! 〉谌齻€原因,那就得歸結到晁錯的為人上了。晁錯這一回為什么會招來一片喊殺呢?我認為,不但因為他這次犯了眾怒,而且因為他平時就不得人心。這就牽涉到晁錯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那么,晁錯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