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一個天生的畸形市場。其產生是這樣一個歷史過程:深圳學香港,廣東學深圳,全國學沿海。 那么香港的房產有什么樣的特征呢?香港的房市是一個急劇炒作的房市,也就是說,它賣樓花,而且賣得很奇怪:一下子推出10戶,炒得高高的,也不是全部推出,推出一部分樓,而且上面是住宅,下面是商店,這種炒作的模式目前被中國內地的地產界普遍采納。但事實上,內地并沒有香港的法制體系做支撐,也就是沒有相應的法律保證來預防和扼殺樓市炒作。這種炒作在上海得到了最好的“貫徹”,因為上海人普遍都喜歡住市中心的“內環(huán)區(qū)”,這里的土地供應非常有限而且樓盤很少,給炒家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他可以用少量的資金,甚至幾億元就可以撬動上海的房價。數據顯示,從2003年年底到2004年2月份,房價就抬高了30%,從2004年下半年,樓價開始大幅上升,到2005年4月份,達到歷史高位(看看河南省會鄭州的房地產市場,情況也驚人地相似)。用房地產帶動城市發(fā)展是“緣木求魚”一些小城市也存在這樣的隱患,譬如“大武漢”思維,怎么大呢?搞房地產!以房地產帶動經濟發(fā)展。武漢市的房價一度高達每平方米3000元,一些領導沾沾自喜“并沒有出現泡沫現象”,但如果這一政策真的推出,房價飆得像上海一樣,到時候該怎么辦?以房產帶動經濟的后果只會是:高房價反而阻礙了這個地區(qū)的發(fā)展。每一個城市的發(fā)展都有它的核心競爭力,譬如港口、運輸中心或者工業(yè)集散地等,不然就成不了城市。房地產是什么,它是個后續(xù)指標,就是一個城市通過一個核心競爭力成功后,房地產被帶動起來的。但是現在有很多城市的思維不是,部分領導想用房地產帶動城市發(fā)展,這是緣木求魚。5年后地產商將會被大量淘汰而且按照我們的估計,我國生產過剩的現象在2007年會體現出來,這是別人做的研究。生產過剩的經濟,配合消費形態(tài)的改變,帶給各位的將是不可避免的經濟蕭條。“如果不能正確應付,5年后,地產商會被大量淘汰!”“對于地產商而言,我希望能夠有更英明的政策和有效政策來提升經濟。可是對地產商而言,在這個嚴峻的時刻,我們應該怎么辦?我們應該有做法。你要有認識,我國地產商會被大量淘汰,可能有人聽了心里不爽,與其不爽,但愿不要讓我說中!第一,你必須增加公司的現金流;第二,你必須減少負債;第三,你必須縮小規(guī)模,那么未來在地產業(yè)健全的地產公司,不再是現在大而全的公司,而應該是現金流充裕、負債率極低、規(guī)模不大的更加專業(yè)化的地產商,包括開發(fā)和服務分開的地產商。所以,目前有90%的地產商轉型為地產服務商,而不是蓋房子。配套措施現在必定更加專業(yè)化。所以要未雨綢繆,應該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形成專業(yè)化,但是你本身的財務狀況要好?!备叻績r成為中部崛起的瓶頸經濟學家郎咸平擔心,通過“中部崛起”和“產業(yè)轉移”等概念炒作地產升值,對中部城市的持續(xù)化發(fā)展未必是好事,相反,“高房價”會成為中部崛起和謀求“中心城市”的絆腳石。郎咸平還認為,“如果將沿海地區(qū)低水平、低附加值的產業(yè)轉移過來,結果只能是一個二流城市的龍頭老大,永遠也當不了第一。就像上海想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高房價就成了很重要的制約因素;北京想成為國際大都市,其交通就是一個非常大的障礙;同時廣州的情況也非常艱難,由于政府以前鼓勵中小企業(yè)的發(fā)展和引進外資,但漸漸發(fā)現低水平、重復的太多,將有礙于整個城市的發(fā)展。他認為,房地產反映一個城市的價值理論基礎是對的,但容易被市場非理性因素所操控。房價被國際炒家炒高,真正受害的是老百姓,所以,高房價所影響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城市繁榮問題,而是一個城市過高的房價所帶來的城市衰退問題。房地產泡沫讓人驚心動魄我們走在上海市的高速公路、北京市的高速公路,甚至鄭州市的高速公路以及鄭州市內的道路上,看看兩旁豎立的高高的大大的廣告牌子,基本上都是房地產開發(fā)項目。這代表什么意義呢?這代表今天中國的資源通過各種管道嚴重地被誤導了,竟然是以房地產為主導的經濟,這個誤導是驚心動魄的。我們所應該追求的是這個城市獨特的競爭力,以競爭力發(fā)展一個城市的未來,這個城市的經濟上去了,民生富裕了,房地產是一個后續(xù)的工作,要發(fā)展一些配套的措施,推出來才會有人去買,這個過程如果顛倒過來,拿房地產作為經濟增長產業(yè)將會是什么代價?到最后你會發(fā)現房地產泡沫反而阻礙了這個城市的發(fā)展。我們對于房地產行業(yè)寄予了太多的厚望,缺乏行業(yè)的組織,更多是缺乏一個主要的思路。我們很淺顯地認為這個城市短暫的繁榮最重要,短暫的繁榮當然可以靠房地產,對各種原材料增加內需,各個行業(yè)短期內看起來很紅火,但是長期之下怎么辦?都去炒房了,農村資金不能回爐的結果造成高利貸盛行,讓人感到更為憂心的是87%的高利貸不是用來再生產,而是用來交學費、看病、吃飯等永遠沒有償還能力的投入,這樣的農村經濟不令人擔憂嗎?如果生產力不前,各地的政府都是以發(fā)展房地產來振興經濟,房地產泡沫帶給我們的是立即的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