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多鴨少”的尷尬
---中國企業(yè)既要會做“雞”也要會做“鴨”
文/蔣小華
(華略管理咨詢首席顧問,官方網站:www.hualue.cn
有一個故事:雞和鴨子同時開設游泳培訓班,招收游泳學員。雞的門前報名者熙熙攘攘、門庭若市,而鴨的門前卻是一派凄涼景象,報名者寥寥無幾。鴨子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會游泳,而雞不會游泳,為何雞的生意比自己好。鴨子到雞處請教。雞說了,很簡單,因為我雖不會游泳,但我會叫啊。聽了這個故事,不免會感慨雞因為會叫居然在游泳培訓招生上勝過真才實學的鴨。當然,大家都知道這會是一個“無言的結局”,顯然,會叫的雞靠忽悠占領市場總有一天會崩潰,會游泳的鴨因為不會叫只能做個體戶,很難做強做大。
這可能是目前中國企業(yè)的一個真實寓言,會游泳的“鴨子”沒有市場,而充斥市場的是不會游泳而只會叫的“雞”?!半u多鴨少”,某種程度上是中國企業(yè)市場的一個真實寫照。拿國內襪業(yè)大王浪莎和夢娜做一個例子來說吧,外界若提起襪子自然會想到浪莎,少有人知道夢娜這個品牌,但是,在二家企業(yè)生產基地的義烏及周邊地區(qū),大部分人會選擇夢娜襪子而不是浪莎,原因很簡單,夢娜的產品品質及內部管理明顯優(yōu)浪莎。從企業(yè)的品牌價值與知名度來講,浪莎無疑是業(yè)內老大,甚至短期也是難以超越的。了解浪莎的人知道,浪莎的成功源于品牌,而品牌的成功源于早期的會“叫”,浪莎從開始到現(xiàn)在一直注重“叫”,而且也善于“叫”,穩(wěn)穩(wěn)占領國內襪業(yè)第一品牌,而夢娜就一直耕耘于“生產與品質”,尤其主要以外貿為主。無論會“叫”的浪莎還是會“做”的夢娜長期下去都有其缺陷,隨著競爭的加劇、同行的模仿,會“叫”的浪莎也會慢慢失去“美麗的光環(huán)”,而夢娜同樣也會因金融危機的影響,外貿需求的下降失去往日的優(yōu)勢。顯然,想持續(xù)地占住國內襪業(yè)大王必須會“叫”也會“做”這二種本事。2008年夢娜斥巨資贊助奧運,成為襪子指定的供應商,也算是向“叫”邁出一大步。
通?!半u”想向“鴨”學或“鴨”想向“雞”學都是有難度的,本性使然。會叫而獲得較好利益也只是暫時,光會做可能連做大的機會都沒有,所以,最好的辦法是“雞鴨”組合,各取所長,共同打造,或者尋找與之匹配的合作伙伴,否則雞多鴨少的尷尬是很難解決。本人從事的管理培訓業(yè)同樣存在此類現(xiàn)象,業(yè)內不乏有很多會叫的“雞”,雖然實戰(zhàn)經驗與理論功底不強,卻有極強的表演天賦,培訓的現(xiàn)場氣氛與個人包裝水平都在我們這些實戰(zhàn)派之上,往往獲得蠻高的人氣。有的時候你想學也未必學得好,與其這樣還不如打組合拳。既要重視學員的實際需求,運用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與真才實學獲得企業(yè)的認可,同時也需要適當找專人做市場策劃,偶爾做點“秀”,得到大眾的認可,余世維在管理培訓界的知名度堪稱經典。培訓講師如此,職業(yè)經理人也一樣,不妨學學唐駿既會做事也會人更會做秀。跨國巨頭們就是善于做雞也善于做鴨的本事征服世界,而中國大部分的企業(yè)要么是“雞”要么是“鴨”。無論是企業(yè)還是個人不做“雞”也不做“鴨”,要做“雞鴨”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