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而在國家的管理上,諸葛亮是個合格的丞相嗎?
很多人都很熟悉諸葛亮在《出師表》中的那句名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確,諸葛亮在自己的工作過程中是兢兢業(yè)業(yè),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以至于吃頓飯都要端進端出好幾次,而且吃得又很少。所以,司馬懿在調(diào)查了諸葛亮的飲食生活后說:“食少事繁,焉能久乎?”,斷定諸葛亮身體不可能撐得太久。這就好比現(xiàn)在很多企業(yè)家都明白的一個道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就是那個“1”,“1”沒有了,“0”再多,也都是空的。諸葛亮的確是敬業(yè)的表率!諸葛亮的忙,客觀上的確是事情很多,做丞相的要日理萬機;但和他的用人管理也有很大的關系。也就是說,對他的用人模式可以做一個評判。我們從好壞兩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分析諸葛亮親臨管理的好處和效果。的確,大家要知道,三國中,在諸葛亮的治理下,蜀國的法制是最嚴的,換句話說,也就是社會環(huán)境是最好的,幾乎是做到了“夜不蔽戶,路不拾遺”;這是因為諸葛亮戰(zhàn)斗在第一線,這也就是沖鋒在前的好處,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走動式管理,由于他的親力親為,親自監(jiān)督,因此蜀國的大小官吏都不敢馬虎。諸葛亮帶有強硬的鐵腕式的管理手腕終于換來了蜀國的良好秩序。但這樣做的結果是什么?整個蜀國,人們只看到有諸葛亮,只聽諸葛亮而看不到其他人,這甚至也是后期劉備對諸葛亮產(chǎn)生戒心,而在托孤時多方試探的原因。
諸葛亮本人是個奇才,而一個人是奇才并不見得就能培養(yǎng)出一支奇才團隊。諸葛亮很多情況下事必躬親,甚至是軍士受罰打20軍棍以上的事情都要親自過問。想想真是負責,但身為丞相,連這點事情都不放心,又怎能打造出一支放心的團隊呢?況且,如此細小的事情都要過問,無疑是大大壓抑了下屬的處理事情的能力,也增強了他們的惰性,大大不利于團隊的培養(yǎng)與成長。團隊能力上不來,自己又不得不親自上陣;不累,又怎么可能?這一點,和劉備的充分授權形成了鮮明對比。劉備的敬賢授權思想,吸引培養(yǎng)了一大批英杰,包括諸葛亮本人;而諸葛亮的集權思維,則導致了人才很難顯露及難以成長的局面。
這就談到了用人的模式問題,諸葛亮忽視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如何系統(tǒng)打造蜀國的人才團隊”,他個人的強勢導致其他人的能力被壓抑,很難顯現(xiàn)出來,也沒有一個人才梯隊計劃,最終導致了“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悲涼場面;而且,諸葛亮迷信個人接班,以為有一個能人能接替了他的位子,就可以放心了;因此,他獨重姜維,迷信姜維,而引起了周圍其他將領的不滿和妒忌。一個人的能力終究不能保證組織的長久穩(wěn)定發(fā)展,而只有系統(tǒng)的人才建設,才是長治久安的保證。因此,蜀國的滅亡,雖原因很多,但缺乏人才則是其關鍵核心的原因之一。想想當初,蜀國因擁有了優(yōu)秀的人才而最終鼎立三國,最終卻因人才匱乏而最終喪國,怎不讓人扼腕感嘆!一個組織的成長不能僅僅依靠大象腿,這是很危險的,而只有各部門人才的全面顯露和成長才能確保組織的長久成長;確切地說,諸葛亮無疑在某種程度上成了蜀國的“大象腿”,在前期是極大地推動了蜀國的成長;而他的去世,則無疑在蜀國內(nèi)部形成了一個真空。這樣的組織是很不安全的。
諸葛亮的經(jīng)驗無疑對我們的企業(yè)管理具有很強的借鑒指導意義,作為蜀國的CEO,他的確是應該站在第一線去親自指揮,但千萬不能忘記一個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人才的隊伍建設,這是組織的成長之本,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最終缺乏優(yōu)秀的人才隊伍去實施而失敗。我們的企業(yè)也不能只靠老板一個人行就能長盛不衰。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說老板應該是企業(yè)“最大的銷售員”,老板都應該在第一線銷售產(chǎn)品,初期也許的確應該,若長此以往,則問題多多。所以不要忘記企業(yè)家一個重要的使命是:“打造優(yōu)秀的人才系統(tǒng)”!
諸葛亮是我們民族的驕傲!作為企業(yè)家和組織的管理者,我們要學習諸葛亮的敬業(yè)精神,但我們也要以諸葛亮為鏡,時時審視自己:“有沒有把人才系統(tǒng)建設好”,打造人才梯隊的基業(yè)長青計劃。
如轉載,請注明轉自中國中小企業(yè)人才運營第一教練石淼的博客QQ:1037410376
新浪微博:石淼2011 網(wǎng)址:www.hr11111.com
新浪博客: 石淼的博客(https://blog.sina.com.cn/jasonshimiao)
石淼視頻:請直接在www.youku.com中查找石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