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手段單一,家長演變?yōu)閼?yīng)試教育的同謀者(7)
野蠻第一大特征就在于,野蠻行為的實施者,絲毫不會意識到自己的野蠻。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人類的歷史,在那些處于蠻荒時代的部落中,食人族的部族成員們,對于自己吃人的事實絲毫不會感到愧疚與心驚,更不會覺得這樣做有任何不妥。這是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吃人與睡覺一樣,屬于完全理所應(yīng)當?shù)氖虑椤?SPAN lang=EN-US>
當家長將體罰、暴力施加于孩子身上的時候,其心態(tài)之安然也就不難理解了。在這些家長看來,對孩子實施野蠻的行為,甚至是完全正確的一件事情。同時,由于野蠻另外一大特征的存在,保證了這種荒謬的心態(tài)得以世代相傳。
對于野蠻行為的實施者而言,他們從不會像正常人一樣思考,這就使得他們絕不會學(xué)會換位思考,絕不可能擁有相同理心。
在許多家長看來,對孩子處以體罰、對孩子實施暴力,完全有著傳統(tǒng)上的依據(jù)。
從古至今,體罰的方法一脈相承,即使是野蠻行為的實施者,在幼年時代也曾經(jīng)遭受過野蠻的對待,也曾經(jīng)因此而憤怒、悲傷。然而,當這些人長大成人之后,當他們也成為父母的時候,當他們擁有了對孩子的主導(dǎo)權(quán)的時候,卻全然忘記了自己曾經(jīng)遭受過的待遇,也全然忘記了自己曾經(jīng)有過的憤怒與悲傷。因此,也就不會想到我們的孩子,正在重復(fù)著自己當年曾經(jīng)遭受過的屈辱與痛苦。
正因為如此,野蠻、體罰與家庭暴力的傳統(tǒng)被一代代地保留了下來。正如同野蠻部落的吃人風(fēng)俗一樣,這種傳統(tǒng)會世代延續(xù)下去,每一代人從上一輩人那里所得到的,是摻雜了大量灰色因素的回憶。
更重要的是,當家長以體罰來對待孩子的時候,它教給孩子的是一種如何對付失敗者、如何對待錯誤、如何面對不同觀念者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唯一名字是野蠻,其執(zhí)行的唯一手段是暴力。
我們不難想象的是,一個從小遭受父母暴力的孩子,當他為人父母之后,其最有可能出現(xiàn)的結(jié)果就是繼續(xù)對自己的孩子實施暴力。反過來,一個從小在愛中成長,在循循善誘中學(xué)會做人的孩子,也必定會成為一位成功的好家長,種瓜得瓜,求仁得仁,這種付出--回報式的循環(huán)過程,在家庭教育中永遠存在著,特別是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家庭觀念至上的國家來說,短時間內(nèi),并沒有什么力量可以撼動它。
7.被混淆的是非邊界
道德準則,只有當它們被孩子自己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過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孩子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真正成為孩子的精神財富。
——蘇霍姆林斯基
事實上,對于體罰所帶來的負面效應(yīng),在我們的教育理論中同樣有所提及,而在實際的生活中,許多家長也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峻性。然而在家長們看來,盡管體罰有著許許多多的害處,但其效應(yīng)也是不可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