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引發(fā)的全球金融危機,對企業(yè)的經營造成了嚴重影響,從而引起部分企業(yè)的裁員,也使很多企業(yè)調整了招聘計劃,并降低人員招聘的數量,更有很多企業(yè)甚至直接凍結招聘工作,使得招聘工作處理停頓狀態(tài)。但也有一些企業(yè),抓住這個機會,一方面招聘以前不太容易招聘到的人員,另一方面也會儲備一些關鍵人才,以便危機過后能快速適應市場的需要。但在進行此項工作的時候,這些企業(yè)會從成本控制的角度,大幅降低人才招聘的費用。因此,這個時候,如何從企業(yè)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在削減招聘成本的同時,還能顧及到用人部門的人才需求以及滿足公司人才儲備的要求,是人力資源部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不妨先從一個企業(yè)的常規(guī)招聘流程開始談起。一般來講,在選擇招聘渠道之前,人力資源部會與用人部門共同制定人員需求計劃與招聘崗位任職條件。接下來,便是招聘信息的發(fā)布、簡歷的接受和篩選。在獲取了合格的候選人簡歷之后,人力資源部與用人部門對應聘人員進行面試并確定人員的錄用,最后由人力資源部通知錄用人員報到。
我們知道,一個公司能成功招聘到合適人才的源頭是能夠獲得合格的應聘簡歷。而獲取應聘簡歷的渠道有很多方式,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提到的招聘渠道的選擇問題。企業(yè)進行招聘渠道的選擇,應當是多種多樣的,也應該根據不同崗位的任職要求,分析該崗位的人才特點,結合企業(yè)的招聘成本,從而選擇并開辟多種不同的招聘渠道。對于一個知識型員工密集的企業(yè),除了可以選擇較為常用的報紙、網絡以及參與高端人才招聘會的招聘渠道外,也可以思考選擇一些較為特別的招聘渠道,例如在專業(yè)性很強的雜志上發(fā)布招聘信息,甚至可以借助QQ這些即時交流工具,建立相應的群等方式。尤其對于以產品為導向的知識密集型企業(yè),對于一些高端的技術人才,則更要廣泛的開辟多種招聘渠道,才有可能選擇到所需要的人才,并同時降低招聘成本。
舉個我在2008年咨詢的一個電信設備供應商的例子,這家公司是做光網絡產品的,特別需要光學方面的高級人才和能幫助運營商提供系統(tǒng)解決方案的高級人才。然而,兩種人才通過常規(guī)的招聘渠道都較難獲得合格的簡歷。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就專門針對這個問題在公司月度例會上進行了陳述,并希望各用人部門能集思廣益并提供更為廣泛的招聘渠道。在各部門分析了兩種人才的特點以及其行動方式后,一致決定選擇在航空雜志、光學方面的權威雜志作為招聘渠道。為運營商提供系統(tǒng)解決方案的高級人才,他們的特點是要進行大量的商務活動,同時也會將飛機做為他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如果能在航空雜志上登載招聘信息,一則可以引起這類人才的注意,另則也是宣傳公司的一種手段;對于那些具備較強經驗的高端光學人才,他們的特點是,本身就比較穩(wěn)定,不大會注意到常規(guī)招聘渠道上登載的招聘信息,但他們一般會閱讀與自身專業(yè)和工作有較強關系的專業(yè)雜志,通過在這類雜志上刊登招聘廣告,也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從而很有可能發(fā)出自己的簡歷。結果,在使用了這兩種招聘渠道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大量合格的簡歷很快進入到公司的郵箱同時。同時,用人部門負責人還建立相應的QQ群,作為更為廣泛的收集人才信息的渠道。
在目前金融危機的背景環(huán)境下,為了控制招聘成本,發(fā)動公司內部招聘也不失一種有效的方式。內部員工更清楚公司的文化和價值觀,知道公司的管理環(huán)境,他們推薦的人才則更具有針對性和準確性。但在使用此種方式的時候,也要注意通過制度的形式進行管理。例如,需要明確哪種崗位適合內部推薦、推薦人的面試回避、以及對推薦人的獎勵等。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好,例如對推薦成功的員工的獎勵不到位和不及時,以及推薦過來的人,在面試過程中沒有注意到回避的事宜,都有可能造成此種方式的運用失去效果。
在高級人才的招聘渠道選擇上,當然也可以同時選擇獵頭。畢竟獵頭掌握了很多關鍵人才的信息,他們提供的信息,質量上也可以有保障,同時在一些敏感的問題上例如薪酬,也可以通過獵頭這個第三方進行傳遞與協調。但是在所有這些招聘渠道中,獵頭招聘,是成本最高的一種方式。一般來說,企業(yè)的部分高級緊缺人才,例如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等可以通過獵頭招聘。但是一些普通的崗位,則完全可以采用網絡、報紙等較為常用的招聘渠道來接收和篩選簡歷。特殊情況,例如目前金融危機的經濟背景下,公司空缺出來的高端人才崗位,也應當考慮通過一些費用不高而又特別的招聘渠道來獲取合格簡歷,從而降低公司的招聘成本。例如,內部推薦、專業(yè)雜志上登載招聘廣告等。
從成本分析的角度來比較,參加招聘會、網絡招聘、內部推薦等招聘渠道所獲得簡歷成本最低,報紙廣告、專業(yè)雜志等成本中等,獵頭招聘則成本最高。目前,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有很多高級人才因為公司裁員等原因,流失到社會上。在工作尋找不容樂觀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太在意自己的面子,即一定要通過獵頭的方式來抬高自己的身價,反而他們會時刻留意相關網站或雜志上登載的招聘信息,以便及時發(fā)出自己的個人簡歷。
總之,企業(yè)在招聘工作若能拓寬思路,挖掘并拓展可能的渠道,就完全有可能低成本高效益的獲得所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