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望舒,李望舒講師,李望舒聯(lián)系方式,李望舒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45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李望舒:覺察你的投射
2016-01-20 20599

      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投射。就是把自己腦子里想的東西,認為是別人的東西,并且用自己的“超我”,即道德評判,去衡量對方。如果是好的投射,對方就會被美化,如果是不好的投射,對方就會被投射為犯了錯的人,這時投射者還會在心理看不起對方或者生對方的氣。這時,被投射者會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投射者的火是從哪里來的?! ?/span>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母親帶著小女兒在街上走,母親邊走邊眉飛色舞地和別人聊電話。女兒不小心,撞電線桿子上了,哇哇大哭。母親很不甘心地掛了電話,罵女兒:“沒長眼呀你,一面走一面玩,不撞死你才怪呢。”這位母親好像是在罵孩子,但細心想想,她有什么理由罵孩子呢?她只是在發(fā)泄,她認為自己能一邊走一邊打電話,女兒也就能一邊走一邊玩。她沒有顧及到,那只是個孩子。當然這里也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媽媽內心比較內疚,用這種責罵女兒的方式防御自己的內疚感。(此是另外一種情況,在這不做討論。精神分析之防御)  

    再舉一個例子:張三不喜歡自己爸爸對待保姆呵斥的樣子,有一天他看見他的一個教師朋友對他的學生講話很嚴厲,他立刻對這個朋友產生了極大的反感。其實那個朋友只是對他的學生恨鐵不成鋼,在用這種方式教育他的學生,通常情況下他跟學生相處的非常好。

  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投射效應”了。再換個說法,所謂“投射效應”就是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強加于人的一種認知反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犯上面那個母親和那個男人的錯誤:把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投射到別人身上。自己喜歡的東西,以為別人也會喜歡;自己厭惡的東西,以為別人也會厭惡;明明是自己的經歷,卻拿來去比量別人的經歷,看到各方面的條件和自己相似的人在工作、事業(yè)中取的成績,我們會產生一種與成功者試比高低的沖動;做父母的,總喜歡為子女設計前途,為孩子選擇學校和職業(yè);做朋友的,總以為自己知道的和經歷的,別人也應該知道和經歷;凡此種種,都會讓我們失去了人際溝通中認知的客觀性,從而導致主觀臆斷并陷入偏見的泥潭。

      明白了“投射”是什么東西,我們就能透過“投射”的影像來了解自己,以免再犯認知上的錯誤了。這就好比我們得到了一面鏡子,只要經常在鏡子里照照自己,我們就會得到最大的益處。誰都知道,在鏡子里,我們看到的并不是外面的世界??吹降?,僅僅是我們自己。

    覺察自己的投射,就是反觀自心,是一種覺照的練習,是對起心動念的微細觀察。其實,心理學的東西再神奇,名詞再多,在佛學經典上都早有論述。西方的東西,好處在于可操作和細化,用通俗的語言便于大家理解。佛經上早有高度概括:世界就是我們內心的變現(xiàn)。對于投射的覺察只是一個很細小的點。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m.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