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的教育是給我們正確的見地,并且調整我們自身的素質,通過思維和嘗試來獲得更好的生命,
對父母來說孩子是一生修行的境界。在孩子教育上,佛法的因果法則讓我們不會對孩子的生命小題大做,同時又明白因上努力的重要;而生命的輪回真相,又讓我們不會貪戀在孩子的溫情中,而是從悲憫的角度來珍惜這段緣分,希望自身的努力也可以為孩子的解脫貢獻力量;自利利他的原則,讓我們明白孩子的教育與自身的修持非常相關的是有著次第的,而不會掉入把教育變成了控制孩子要成為什么的風險。
佛法的高度還需要我們通過學習世間法來落實,孩子教育有著很多的世間法,學習孩子的生命規(guī)律,按照生命的規(guī)律來實施教育,這本身就是觀待緣起的一種修持啊。所以我覺得在佛法的正見的攝護下(內明),是要學習華德福和蒙氏教育的,對孩子細致研究下的理論會讓我們對孩子們生命中共的東西有規(guī)律性的了解,一些細致的方法與技術讓種因變的更準確和可行,避免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尷尬。學習理論+引進技術+創(chuàng)新(而佛法是護持是統(tǒng)攝這三者的)是必要的。
關于環(huán)境的設置,分為軟環(huán)境和硬環(huán)境,無論軟硬其實都可以成為大人練習和影響孩子的,不能說心是最重要的,就放棄對環(huán)境的重視,畢竟環(huán)境是對五根施加影響,從而對心產生影響。只不過佛法是要隨緣而不攀緣,但也要因上努力的。比如住的地方,如果可以做到對孩子的心靈有益就是要做,想想自古大德的環(huán)境也是從雅致來的,只不過不強求,否則怎么不住到垃圾堆里,豈不是更給自己修行的境嗎?中道,就是不二元對立,不一定不非要。
在孩子成長的7歲前,特別是3歲前,要遵守孩子的規(guī)律,而不是大人的好惡。孩子的這個階段是自己感受和理解世界的過程,最好不要用告知的方式代替孩子感知世界。而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是通過自己的感官和心靈。感官中眼耳鼻舌身、色身香味觸都是要關注,也是可以好好保護和正確利用的,如果用壞了還不如不用呢。還有就是避免代替的過患在于,孩子沒有經歷一步一步的實現(xiàn)和了解過程,也就會習慣了沒有過程只執(zhí)取結果,會表現(xiàn)為沒有耐性,無法堅持,長大了就是再聰明也很難有什么成就,耐心是意志力的重要部分。手工的好處在這個方面是非常顯著的,比故事要好,故事畢竟是濃縮和省略過的,對價值觀的建立是更有效的,也許是在法-意的教育方面比較有效(個人認為)。
當然從廣義來說,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可以算手工,比較做法掃地,這些都是真實的、有意義的、有節(jié)奏的重復發(fā)生的,所以這些家務活動其實是非常好的手工,但是由于現(xiàn)代社會這些方面基本都由機械來完成了,我們一般接觸的都是半成品的加工了,所以也不能夠避免讓孩子產生過程省略的過患。更重要的是,由于價值觀的原因,大人只是把這些工作作為不能不做的苦行,很少能夠快樂的進行,而這種不良的情緒會把孩子推的很遠而不會讓孩子被吸引,所以哪怕你就是希望孩子能和你一起做家務,其實你會發(fā)現(xiàn),不久孩子就興趣索然了。其實,不是孩子覺得做的沒意思,是你的不快樂讓孩子覺得這個活動是不值得或者不應該去繼續(xù)的,沒辦法,生命就是這么的敏銳,孩子是最不容易騙的,他會感覺到你情緒的方向和波動。所以我覺得手工是非常重要的,它非常適合小孩子們和媽媽在一切非戶外時間共同度過,手工的趣味性,會讓媽媽們快樂的持續(xù)著(看看十字繡就知道了),而孩子在快樂氛圍中用小身體觸摸著、用眼睛觀察者、用小耳朵捕捉著、用小嘴巴探測、用小鼻子嗅著,不光是靜態(tài)的,媽媽的勞動過程以及手工物品的變化,快樂的情緒等等,其實孩子是在時空心靈等多維度受到著影響(良性的就是滋養(yǎng)、非良性的就是破壞)。所以手工的材質是非常重要的,做什么手工也是非常重要的。
小的孩子和大的孩子,我覺得羊毛(或者其他柔軟)是非常好的。沙坑泥土也是非常重要的,戲水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些是完全可以DIY的。
音樂也是非常重要的,媽媽的聲音-歌聲以及優(yōu)美的樂器對孩子是非常美麗的資源。
大點的孩子需要寫氣力的工作,這個時候木工就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