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中國本土企業(yè)都一開始走“精益生產”之路,其目的是為了消除浪費,節(jié)約成本。而且所提出節(jié)約的成本,指的是包括而不局限于物料成本,消除各種浪費,創(chuàng)造真正有價值的財富,為企業(yè)獲取利益。制鞋企業(yè)成本浪費包括很多,例如鞋廠的B品、報廢品、過量生產造成的溢出品;不必要的工序,不必要的搬運動作,各種等待時間,等等。
因此鞋廠要控制物料成本,范圍很大,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工廠的管理者們加強成本的觀念,教育內部員工,并且頒布、落實一系列成本管理的方案,制定量化的獎懲激勵措施并堅持實施。獎勵有功于節(jié)省材料的員工,懲罰浪費材料的員工。
利潤 = 售價 - 成本
若要使企業(yè)增加利潤,可持續(xù)經營,就必須提高售價或降低成本。而在這個自由競爭的市場下,商品的售價受到市場供需的影響,所以售價的高低不是企業(yè)自己能決定的,而是由市場決定的。因此,要達到目標利潤就必須努力達成目標成本。
企業(yè)成本可以從料、工、費三大項得以體現(xiàn),在此將針對如何掌控鞋業(yè)的材料成本加以分析,在以后的文章中本人還將對工、費控制進行分析和評估。
物控顧名思義,即物料控制。物控的目的是及時準確地制定標準用量、檢核報價用量、稽核現(xiàn)場用量。材料成本是鞋廠最大的費用支出,合理的掌控材料成本,將是工廠獲利的前提。如何掌控此項費用呢?工廠有必要成立物控小組。
一.制定標準用量
針對新型體、分單號和全套紙板進行畫版,分別制作標準用量暫定版和實際版,參照不同材料進行適當合理加成,制作《訂單預計用量表》(見圖示),作為采購物料訂購的依據。
二.檢核報價用量
依據畫版之標準用量,評估報價用量的合理性,并提醒報價部門加以注意。
三.稽核現(xiàn)場用量
1.品質驗收:稽核現(xiàn)場用量之初,物控首先會查核QA所檢驗的入庫物料品質狀況,對超出工廠允收范圍的不良材料比例,要求并追蹤采購進行索賠;
2.核對標準用量:對新型體天然皮進行皮料畫版實物演練,借以檢核標準用量的準確性,以便了解其合理超省狀況;
3.檢核裁斷排刀圖的制作:輔導現(xiàn)場排刀,稽核裁斷超省狀況,盡量控制LOSS率,并及時督促現(xiàn)場每日退料,根據退料狀況適當要求采購減少訂購量,并檢核所退物料是否有利用至后續(xù)訂單,每月匯整《裁斷超省狀況表》;
4.建立現(xiàn)場補料管制方案:合量設定各部門目標補料率,及時掌控現(xiàn)場各單位的補料,對異常開補之單位必須附懲罰通知單;
總之,物控的主要職能是為避免因物料不足而造成的生產瓶頸,同時減少因物料采購過多造成的物料呆滯,最終目的是控制主鞋材費用,降低工廠成本,提高企業(yè)獲利。
“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
讓每一個員工養(yǎng)成這種觀念,特別是對班組長的教育,尤為重要,可以適當?shù)恼匍_一些培訓活動,請外面的顧問來講授相關的課程。
一、單價
這是工廠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必須有一個部對材料單價進行審核,價比三家。
二、品質
材料的品質對生產影響極大,哪一個工廠都不愿意接收品質不好的材料。因為品質不好直接導致生產品質的好。
三、交貨期
原物料的交貨直接影響到工廠生產品質。
四、驗收數(shù)與訂購數(shù)
工廠的材料需求訂購數(shù)量與驗收數(shù)量往往不等,且差異較大(皮料類有超出訂購30%驗收),而付款則依驗收數(shù)量進行,造成材料費用嚴重超支,庫存積壓的現(xiàn)象;目前通過ERP系統(tǒng),工廠已設定相關管制流程,如果倉庫驗收量大于標準采購量(即實際需求數(shù)量),則系統(tǒng)無法列印驗收單,相應付款動作無法進行,因此電腦系統(tǒng)的應用使入庫驗收方面走向合理化。
生產用量的管控
1.標準用量對采購用量的牽制性
在推行ERP系統(tǒng)前,規(guī)格用量組用畫版核算鞋面各部位標準用量,但采購并不一定依此用量采購,因而造成采購用量與規(guī)格組之標準用量脫節(jié),相應標準用量也形同虛設;推行ERP后,系統(tǒng)設定采購用量必須以規(guī)格組標準用量為基準進行物料訂購,否則系統(tǒng)內很明顯便可查核出其訂購差異,故在實際采購量方面起了一定的掌控作用。
1、掃描系統(tǒng)的建立,規(guī)范并加強了部門的責任感;
實行電腦掃描系統(tǒng)后,針車準備組歸屬裁斷部門,裁斷配套OK之后鞋面部件才可以掃描出庫,計當日產量;如果不是配套產出,則不計產量。另外由于掃描后可直接由系統(tǒng)生成各單位時段產量報表,故各層主管皆可由系統(tǒng)內查詢到全廠各單位的生產狀況,以方便能及時地調整現(xiàn)場生產進度。另外如果產量異常,主管可找出瓶頸點并追究相關責任單位及原因,這樣更增強了各部門的責任感。
由于所有材料單價、用量、生產量、倉庫物料進出狀況等皆已入系統(tǒng),故如果廠高層主管或其他人員從系統(tǒng)尋求相關資訊時,只需鍵入其密碼即可查核到需求資訊,方便又快捷。
通過是電腦系統(tǒng),可直接獲取到各部門所需的相關資訊,并整合成需求報表,各單位以往的手工報表基本取消,使得做報表的人員大大減少。例如:以往公司各部門辦公室至少有4名文員,實施電腦系統(tǒng)后,目前預計每個部門辦公室僅留1名職員協(xié)助該單位主管進行生產進度掌控及人事考勤狀況查核即可。
總之,電腦系統(tǒng)具有較多優(yōu)點,其推行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工廠高層主管的支持度及各部門的配合狀況,畢竟電腦是需要人來操控的。
建議由工廠生產管理部門建立統(tǒng)一的派工制度,派工作業(yè)制度建立,將增加面底搭配率;
如果工廠由各單位自行派工生產,由于對相關部門進度無法掌控,故造成面底搭配數(shù)嚴重不足。
并且,現(xiàn)場當生產多少雙鞋,就發(fā)放這些鞋子所需的材料用量,只少不多。特別是裁斷部門,每一個部位的用量是依SIZE計算,而不是采用平均碼用量。
工廠進行成本控制的主要意義是:提高工廠業(yè)績、增強競爭力以及達到投入產出的綜合平衡,保持工廠永績經營。
人工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間接人工成本。
在鞋廠,如果人工成本占銷售額的8%-9%,則人工成本控制較合理,如果高于10%,作為老板或公司高層主管們應該加以警惕并檢討,找出不合理因素,并尋求解決突破的方案。
直接人工的控制重點
直接人工成本即指直接從事產品制造作業(yè)員所獲得的報酬,如鞋廠裁斷員的工資,針車線作業(yè)人員報酬等。直接人工成本控制重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 人員合理配備相應接單狀況下,檢討人力組織目標,人力增補的管制;生管依據業(yè)務接單狀況,及IE人員測試的《銷樣工程編制表》來暫定產量及人數(shù),進行作戰(zhàn)力評估、研討合理的生產線規(guī)模,在此規(guī)?;A上,設定目標人數(shù),并定期檢討現(xiàn)狀人員與目標的達成狀況,以此作為人力增補管制的依據。
? 人工效率的評估、檢討
依據IE人員現(xiàn)場量產測定的《實際工程編制表》所設定的標準人工、產量,再結合實際人員、產量,每日做《工時效率達成狀況表》,并分析差異原因,定期召開各單位進行檢討,以提高人工效率。
? 合理的薪資制度
對于直接人工,工廠最好能采用的薪資制度是計件(按勞取酬)。工人最基本的意識便會是多勞多得,大鍋飯的思想蕩然無存。筆者在寶成集團做現(xiàn)場管理時,曾經著手進行薪資制度改革,由固定薪資到計件,工人的工作積極性明顯提高,同時作為管理層,其責任更大,他們必須合理安排人員及進度,否則工人因待料造成薪資較低,管理人員將受到工人的指責,并容易造成人員流動。合理的薪資制度,能激發(fā)工人最大的潛力及工作積極性,無論對于老板或是工人都是相當公平的薪資制度。
? 型體合理的工序流程設定
在銷樣階段,開發(fā)部門會設定新型體之作業(yè)流程,但型體流程是否合理,某些流程是否多余,直接關系到人員設定及機器配備或相關其它費用(例膠藥水、線等),因此開發(fā)者必須合理設定流程,減少不必要的成本
? 五.外包發(fā)放的評估
在銷樣開發(fā)階段,作為生管部門,必須了解新型體是否有特殊部位,本工廠是否有這種生產能力。如外包,其費用與報價的人工成本差異多少。要針對各類外包發(fā)放合理性給予評估,以減少不合理的外包發(fā)放產生的人工費用。
間接人工含義較廣,簡單來說,工廠除直接參與鞋面工序的直接作業(yè)人員外,其它人員皆稱間接人工。間接人員的工作角色主要是管理直接人員或輔助現(xiàn)場生產的其它人員,對于間接人員,如何調動其積極性,讓老板覺得所支付薪水是物有所值。
一. 薪資制度與績效考核制度的設定
對于間接人員,其工作性質決定其工作較直接人員自由、隨意,且又無法以計件衡量其工作,而使用績效考核制度則是最佳方案,在工廠經營不佳時,績效獎金自然降低,如果為固定薪資,工作積極或散漫的員工拿同樣的薪水,將會造成工作中相互推卸責任,對公司的正常管理非常不利。而如果實行績效考核,間接人員將盡其所能完成績效考核目標,以取得較高的績效獎金。因此公司可設定合理的干部績效考核制度,不同的工廠可依實際情況設定,只要能充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就是工廠最佳的績效考核制度。一般鞋廠從工時效率達成率及品質達成率方面進行考核。
二. 合理的間接人員設定
各部門依工作量來衡量間接人員數(shù)量,不同工作崗位必須寫出其工作職能,主管有責任核定工作崗位人數(shù)是否合理。
三. 人事升遷及調薪合理性
公司必須有人事升遷及調薪的相關制度,一切升遷調薪都必須遵照公司政策進行把關,防止浮濫升遷調薪所造成的人工浪費及組織混亂。對于升職或提薪可以從三方面進行考量,
升職或提薪,眾所周知,人是保持競爭優(yōu)勢中最大的和最關鍵的資源,要想保持企業(yè)的競爭優(yōu)勢,必須有一套能吸引所需人員,提高工作人員效率和熱情的方案,同時善用人才,并合理支付薪水,最終使效益提升,相應人工成本比率會得到有效的掌控。
鞋廠成本除材料成本及人工成本外,還有其它費用,而費用在掌控時難度較大,因為費用項目繁多,作為老板們在核準各項費用時,有時認為數(shù)目不多,隨筆一揮,費用便產生了,殊不知,簽核次數(shù)多了,便是一筆較可觀的成本支出。寶成集團各單位醒目處均張貼著標語:“小費用不管制,再大的企業(yè)也會垮臺”,此話一聽起來比較夸張,但仔細斟酌,卻不無道理。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公司上下都注重成本,這應該也是寶成集團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原因之一。
鞋廠費用主要包括機器購置、修繕費、文具用品、雜項購置、水電費、房屋租金、伙食費、燃料費、報關費、模具費、間接材料費、稅捐及政府規(guī)定費、差旅費、運費及交際費,那鞋廠的費用究竟如何掌控呢?
一.、設定并落實費用目標管理
每月底在預計下月經營狀況時,需設定月費用管制目標,并將此目標落實到各單位,等到月初用實際費用對照預計費用,超標單位要定期檢討、分析并責成其提出改進方案。
二.、測定標準用量
按標準用量控制其實際用量,以降低費用。例如:間接材料費,主要指生產用膠、線、包裝用品等,可依照不同型體測試其標準用量,生產單位依標準用量領料作業(yè),以控制不必要的浪費。針對PE袋、橡皮圈則實行回收利用,以降低成本。
三.、嚴格遵循物品入庫由第三單位參與驗收原則
物品入庫除倉管員驗收外,需由第三單位如審計部或企劃部等同時驗收,包括機器購置、機器零件、文具用品、雜項購置等,以避免入庫物品數(shù)量與實物不符。
四.、工程發(fā)包評估、驗收及付款平衡性管制
對于需發(fā)包的較大工程,應尋多家廠商分別報價競標,報價時應估算所有費用,選擇最合適的廠商進行工程作業(yè),作業(yè)完成后,應由第三單位如審計部或稽核部對工程費用進行驗收,并依此評估費用,確保驗收及付款的平衡性。
對于制造業(yè)工廠,機器修繕費的管制非常重要。嚴格遵循以舊換新原則的主要目的是杜絕零件丟失。許多零件比較小,丟失機率比較高;另外有的零件還未報廢,可以修復再利用。哪怕是一支圓珠筆芯,我們都可以實行以舊換新。當然,作為公司老板,可能會不屑于此類費用,但這體現(xiàn)的卻是成本意識。六. 市場單價的及時查核、比較
市場單價的調查舉足輕重,只有及時準確地掌控到市場價格,在與供應商進行交易時才能先機奪人,并且質量不同對其價格差異度也胸有成竹,因此企業(yè)可設定市場調價人員或審計員,針對各方面價格,包括機臺、文具用品、零件等雜項進行不定時檢查,以確保費用支出的合理性。
對于制造業(yè),機器購置需要較大費用支出,那么,如何評估其購置合理性呢?機器購置通常有兩種可能:訂單量增加購買機器,效能較好機器代替原有設備或手工設備。對于訂單量增加,可依據訂單量及生產能力做合理的戰(zhàn)力評估,再確定需添加的機臺數(shù),對于新設備代替手工作業(yè),則可先評估其費用支出狀況再作決定。例電腦裁斷機與普通裁斷機,雖然其速度相當普通裁斷機的3.5倍,但零配件較貴且需定時更換,維修也較困難,同時耗電量遠遠高于普通裁斷機,整體評估費用的結果:是使用普通裁斷機更節(jié)省費用。
總之,在企業(y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誰能更好地降低成本,誰就能在競爭中成為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