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的磨蹭,是因為沒有時間觀念。不知家長有沒有想過,其實孩子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分鐘”“半小時”“一小時”到底是多長一段時間。
于是家長火急火燎地沖孩子嚷:“快點,還有5分鐘就遲到了!”而孩子還以為5分鐘是挺長的一段時間,繼續(xù)慢慢悠悠地該干嘛干嘛。
像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利用計時器或者鬧鐘來幫忙,當你要求孩子“5分鐘洗完臉”“10分鐘寫完生字”時,設定上相應的時間,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感受“5分鐘”“10分鐘”“半小時”到底有多長。
父母若想幫孩子培養(yǎng)時間觀念,遠離磨磨蹭蹭的壞習慣,也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式,這些方法遠比一直催促孩子要好。
方法一:將“趕快”變成“我希望”。
“趕快,我們還要去下一個地方?!?
變成:“我希望我們能在半個小時后到下一個地方,我們車程有15分鐘,所以現(xiàn)在差不多要去停車場了?!?
方法二:給孩子提供選擇
“如果我們10分鐘內(nèi)就能出門,我們看電影就不會遲到。如果不能,要么少看前面一段,要么只能明天再看了?!?
方法三:直接提醒孩子行動太慢的后果
“如果今天你10點還沒有到培訓班,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
這種提醒最好能夠讓孩子自己去想后果。對于已經(jīng)能夠認識時間的孩子,也可以直接用時鐘或者手表提醒他,讓他看看時間。如果還能進一步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按時完成該做的事情,會更好。引導性的提問可以是這樣的:“你有沒有想過,有什么辦法能讓自己在7:10就出門?”
其實當父母不再把孩子磨蹭的狀態(tài)當成問題時,自己狂躁和焦慮的情緒就會減少。當父母負面情緒減少的時候,孩子更容易冷靜,他們的負面情緒也會減少。孩子不再被負面情緒影響,他們自己的行動就會更有效率,他們也更容易專注于解決自己的問題。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去散步。我們催他,唬他,責備他,拉扯他,甚至想踢他,可我們忽視了孩子像蝸牛一樣,已經(jīng)盡了全力。當我們放慢腳步,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的內(nèi)心是善良的,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身上有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那我們不妨耐心一點,用心的感受孩子的每一點成長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