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先秦諸子(三)
五 讀韓得直面
再說讀韓。
表面上看,韓非與墨子完全不同。墨子代表著當(dāng)時的庶民階層(賤人)和勞動人民(農(nóng)與工肆),為他們爭取生存的權(quán)利;韓非則代表著新興的地主階級,幫他們維護統(tǒng)治的權(quán)力。墨子書中,多言民間疾苦;韓非書中,則不乏帝王“南面之術(shù)”。所以,后世便有人將墨子稱為“平民哲學(xué)家”,將韓非稱為“宮廷陰謀家”。這當(dāng)然并不準(zhǔn)確,卻也不是一點道理沒有。大體上說,墨子比較“草根”,韓非比較“宮廷”。墨子講“兼愛”,韓非講“權(quán)術(shù)”,他們是“兩股道上跑的車”。
但是,韓非與墨子也有相通之處,即他們都講“利害”,都不像儒家那樣只講“仁義”。《墨子·非樂上》就說:“仁之事者,必務(wù)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可見墨子并不像孟子那樣開口閉口“何必曰利”,他也是言“利”的。只不過,墨子所言為“公利”,韓非所言為“私利”。墨子講“興天下”,韓非講“治天下”,這是他們的不同。
韓非言“利”,十分露骨。在他看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不是儒家講的“仁義”和“禮讓”,而是“利害”和“算計”。韓非說,開馬車鋪的,天天盼望別人升官發(fā)財;開棺材店的,天天盼望別人生病早死。難道是開馬車鋪的比開棺材店的更“仁義”?不是的。實際情況是,只有別人升官發(fā)財,開馬車鋪的才有利可圖;只有別人生病早死,開棺材店的才有錢可賺。他們其實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韓非子·備內(nèi)》)。
買賣關(guān)系如此,君臣關(guān)系也一樣。甚至在韓非看來,君臣關(guān)系就是買賣關(guān)系,叫“主賣官爵,臣賣智力”(《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既然是這樣一種利害關(guān)系,那么,他們之間就不能不“算計”。君主靠算計來雇傭臣子(君以計畜臣),臣子靠算計來服務(wù)君主(臣以計事君)。雙方各打各的算盤,只有雙贏互利才會成交。如果合作的結(jié)果不利于自己,那么,無論是君還是臣,誰都不會干那種蠢事(《韓非子·飾邪》)。
君臣關(guān)系如此,父子、夫妻也一樣。韓非說,一個人,如果小時候父母對他比較隨意,長大了他就會怨恨。同樣,子女對父母的贍養(yǎng)如果比較簡慢,父母就會惱怒(《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他還說,衛(wèi)國有一對夫妻,大約是做買賣的。妻子禱告說,但愿我的夫君平安無事,能賺一百塊錢(使我無故,得百束布。布即布幣)。丈夫說,怎么要得這樣少?妻子說,錢賺多了,你還不去“包二奶”(《韓非子·內(nèi)儲說下》)?
不過在韓非看來,最危險的還是君主的夫妻、父子關(guān)系。因為這里面的利害太大。那些年老色衰的后妃們,甚至盼望自己的夫君早死,以便自己的兒子早接班。母以子貴。自己的親生兒子當(dāng)了君王,作為太后,就什么都保住了。所以竟會有母子合謀弒君的。于是韓非感嘆說:“以妻之近與子之親而猶不可信,則其余無可信者矣!”(《韓非子·備內(nèi)》)因此韓非認為,統(tǒng)治國家,不能講“仁義”,不能講“禮讓”,只能用“刑法”,只能用“權(quán)術(shù)”。正如李澤厚、劉綱紀(jì)兩位先生所說:“在中國思想史上,韓非是第一個毫不掩飾地、津津樂道地、而且是最為詳盡具體地研究陰謀權(quán)術(shù)的人?!保ā吨袊缹W(xué)史》第一卷)
這就給我們出了一個難題:這樣一種思想,也是我們的文化遺產(chǎn),也有積極意義嗎?
有。韓非的積極意義,我認為就是“直面慘淡的人生”。這就與儒家不同。儒家的思想,總體上說是比較理想主義的。無論是孔子的“仁”,還是孟子的“義”,都帶有理想的色彩。這種理想非??少F。沒有這理想,人就可能變得“禽獸不如”。但我們也要看到,理想畢竟是理想。它可以用來“激勵人生”,也可以被用來“粉飾太平”。當(dāng)統(tǒng)治者一方面對人民群眾肆無忌憚地進行壓迫剝削,另方面又大講“仁義道德”時,韓非的話無異于振聾發(fā)聵的“清醒劑”,使人們不至于被“瞞和騙的藝術(shù)”所麻醉。這也是歷史上那些革命者和批判者,往往會用韓非思想為武器的原因。
實際上儒法兩家的思想雖然對立,卻其實不過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它也是人性的兩面,人類社會的兩面。這就是善與惡,理想與現(xiàn)實。人,不能沒有理想,也不能只有理想;必須面對現(xiàn)實,又不能只看現(xiàn)實。所以我們就既要讀孔孟得仁義,又要讀韓非得直面。
那么,韓非為什么就不能這樣全面地看問題呢?也有許多原因,比如當(dāng)時的社會狀況實在是不很樂觀。春秋已無義戰(zhàn),何況戰(zhàn)國?那實在爾虞我詐、巧取豪奪、弱肉強食,不能不讓韓非憤世嫉俗。不過這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韓非的思想方法。韓非的思想方法是什么樣的呢?就是認為矛盾對立的雙方不可調(diào)和。大家都知道那個著名的“賣矛又賣盾”的故事,韓非也因此獲得了“矛盾”一詞的發(fā)明權(quán)。矛與盾既然不能同售,則理想與現(xiàn)實、內(nèi)容與形式、仁義與利害,也就不能共存。利害沖突既然是真實的,仁義道德也就肯定是虛假的。這就是韓非的思想方法──“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時而至”(《韓非子·顯學(xué)》)。
六 讀老得智
相比較而言,道家的思想方法更高明。
道家,通常指老莊。其實老和莊并不完全一致。不過有一點倒一樣,即都強調(diào)矛盾對立雙方的轉(zhuǎn)化。大家都很熟悉老子的名言:“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這話的意思是:壞事是好事的依憑,好事是壞事的前兆。好事可能變成壞事,壞事也可能變成好事,沒有什么事情是絕對不變的。
這個觀點,莊子也有。莊子說:“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臭腐復(fù)化為神奇,神奇復(fù)化為臭腐?!保ā肚f子·知北游》)生與死、神奇與臭腐,在一般人看來,是水火不容根本對立的。但在莊子這里,也可以變來變?nèi)ィ阕兂晌?,我變成你。這就是道家的辯證法。這個辯證法,用哲學(xué)的語言來表述,就是矛盾對立的雙方無不在一定的條件下相互轉(zhuǎn)化。這是道家的智慧,也是中國的智慧,是老子和莊子共有的。
那么,老子和莊子又有什么不同?
我個人的體會,是讀老得智,讀莊得慧。這是把智與慧拆開了講。其實這兩個字原本就有細微差別。比如智力、智商、智術(shù)、智囊,這些詞里面的“智”,就不能換成“慧”。同樣,慧心、慧性、慧眼、慧根,這些詞里面的“慧”,也不能換成“智”??梢娭腔壑腔郏桥c慧并不相同。從“智育”、“智謀”這些詞看,智,是可以通過教育來學(xué)習(xí)、傳授、掌握的東西,是能力(智力)、方法(智術(shù)),屬于社會?;郏瑒t是氣質(zhì)(慧性)、天賦(慧根),或者非同一般的特殊能力(慧眼、慧心),屬于個人。它不能授受,只能啟迪。老莊之別,即在于此。所以讀《老子》可以治國,讀《莊子》只能修身?!暗弥恰迸c“得慧”,區(qū)別就在這里。
先說讀老。
眾所周知,《老子》是一部奇書。它的作者是誰,成書何時,目的何在,都不清楚。這部書的性質(zhì),也眾說紛紜。有人說它是純哲學(xué),有人說它是哲理詩,還有人說它是兵書。我覺得對于這些問題,一般讀者弄不清也罷。重要的是得其精華?!独献印芬粫木A是什么呢?我認為就是辯證法。而且,我比較贊同李澤厚先生的觀點,即《老子》的辯證法,是由軍事辯證法而政治辯證法,由政治辯證法而哲學(xué)辯證法,最后在中國人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步變成了一種生活辯證法(《中國古代思想史論》)。而且,依我看,這種生活辯證法還是屬于弱勢群體的。
實際上我們看《老子》一書,從頭到尾貫穿的都是弱者是生存智慧。只不過《老子》把它們上生到了哲學(xué)本體論的高度,比如“有生于無”(《老子·四十章》),“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或者哲學(xué)辯證法的高度,比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子·四十一章》)。但說來說去,歸根結(jié)底,還是那幾句話:柔能克剛,弱能勝強,無為則無不為。老子一再說,不用以為強大的就強大,弱小的就弱小。天底下最柔弱的是什么?水。最能攻堅勝強的又是什么?還是水(《老子·七十八章》)。所以,最弱小的,其實是最強大的;最堅強的,其實是最脆弱的。想想看,一個人,什么時候最柔弱,活著的時候。什么時候最堅強,死了以后(這時只剩下骨頭,當(dāng)然最硬)。可見“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七十六章》)。因此,那些爭先恐后的,沒有一個不失?。荒切┣扇『缞Z的,沒有一個不輸光(《老子·二十九章》);只有那些與世無爭的,才最安全,也才最豐富,簡直就應(yīng)有盡有。道理很簡單:正因為他們不爭,所以沒人爭得過他們,這就叫“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六十六章》)。請大家想想,這難道不是說給弱者聽的嗎?
有趣的是,老子的這一套──無為、守雌、貴柔、知足,并非只有弱勢群體受用,權(quán)勢人物也受用。因為誰都有處于弱勢的可能。即便貴為天子,也未必總是強勢,或一定就是強勢。這個時候,就用得著老子哲學(xué)了。比方說,大成若缺,大盈若沖,大直若屈,大巧若拙(《老子·四十五章》)。這個“若”,可以翻譯為“就像”,也可以理解為“好像”,張舜徽先生就說“不外一個裝字”(《周秦道論發(fā)微》)。只不過,陰謀家的“裝”叫“韜晦”,老百姓的“裝”叫“裝蒜”,但都是“裝孫子”。《老子》這本書,真可謂“最抽象也最實用”。
所以,老子的思想可以有不同的結(jié)果。用于學(xué)術(shù),可以發(fā)展為思辨哲學(xué);用于軍事,可以發(fā)展為戰(zhàn)略方針;用于政治,可以發(fā)展為斗爭策略;用于生活,可以發(fā)展為生存智慧。就連同一種副產(chǎn)品,也可能有不同結(jié)果。比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爭策略,也可能自我安慰。由此可見,老子是影響深遠的,也是無法盡說的。
(未完待續(xù))